携手共赢,拥抱希望

2020-11-05 08:03:51 作者: 携手共赢,拥

图①:工作人员在进博会汽车展区进行展台清洁作业。

新华社记者 陈 飞摄

图②:德国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带来的一款动物药品。

本报记者 徐佩玉摄

图③:任天堂展台上的游戏产品。

本报记者 孔德晨摄

图④:ABB带来了未来工厂演示站。

本报记者 徐佩玉摄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4日在上海开幕。美丽的上海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的背景下,第三届进博会是一场特殊的东方之约。图为黄浦江两岸夜色。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黄浦江畔,宾客云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新老朋友再聚一堂,共赴一年一度的东方之约。

依托中国市场的旺盛活力,怀揣交流合作的满满诚意,进博会有着不变的开放气质。

不同寻常的年份,如约举办的盛会也别有一番意味——那是疫情严重冲击下世界共同期盼的亮色;是携手共进开放共赢的希望之光。

展览规模大

第三届进博会总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

展商质量高

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展,回头率超过70%

展区设置优

设立6大展区: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服务贸易展区、消费品展区、汽车展区、技术装备展区

新设公共卫生防疫、节能环保、智慧出行和体育用品及赛事等4个专区

采购报名火

专业采购商报名十分踊跃,达到40万人,共组建39个交易团,注册单位11.2万家。其中,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达到2238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有近1400家

“每年等待的机会”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从年初就组织当地企业参展;6万多人口的阿根廷小城马科斯巴基市以“城市之名”参加进博会;跨国集团纷纷携旗下品牌“组团”登场……迎来第三届,进博会成为许多企业“每年都在等待的机会”。

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加进博会的回头率超过70%,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14%。美国福特汽车、法国路易达孚、美国高通、瑞士罗氏等均是连续3年参展。

进博会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三秀”进博会的欧莱雅带来了一张这样的成绩单:旗下品牌勃朗圣泉在进博会首秀后进入中国,上市短短一年间,中国就已成为该品牌在全球的最大市场。三熹玉、适乐肤等其他品牌也有着类似的故事。“进博会是向中国数亿消费者介绍产品的好平台,为品牌在中国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

迪卡侬的自动盘点机器人“迪宝”在第二届进博会亮相后,进驻中国近30个城市的50家商场;商用直升机制造商意大利莱奥纳多公司通过进博会找到了中国伙伴,把生产基地设在长三角……从展品到商品,从订单到投资,无一不是进博会实力最好的说明。

一次次参与,一次次收获,进博会在外企心中分量越来越重。

700平方米、1004平方米、1008平方米,3个数据,记录了3年来松下在进博会上参展面积的变化。“进博会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拓展在华业务和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已经将进博会定位为全球战略性展会。”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说。

展商热情更高,筹备更足,让进博会一次次创下新纪录。本届进博会,总展览面积比上届规模再扩大3万平方米。同时有3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

“一个宝贵的平台”

老朋友趟趟有收获,年年都要来;新朋友也不断加入,越来越多。

米其林今年是首次参加进博会,并一次签下未来3年参展的合作备忘录。“此次米其林决定参加进博会,不仅源于对进博会这一平台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基于对中国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米其林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伟书杰直言。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在不确定性中艰难行进,很多大型国际展会按下暂停键,进博会何以能如期举办、并集聚如此人气?答案更指向进博会背后倚靠的中国经济。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