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为何很受欢迎?

2021-08-13 13:53:56 作者: 早在5000

  大蒜味虽佳,但一口讨人厌的蒜味却挥之不去、尴尬持久。如何吃蒜不留味,成了人们追求美食道路上的一大困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想尽办法清除嘴里的蒜味,殊不知味道已经进入血液,蔓延全身。大蒜女孩/男孩只能懊悔在约会前贪一时嘴快,吃了太多的蒜。

  早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时代,大蒜就很受欢迎。不过那时的大蒜更多的是作为药品或祭祀品。人们敬畏大蒜,认为它能驱除邪魔、包治百病。当时的农民甚至用大蒜汁涂抹牛角,意在保护耕作的牛免受邪魔侵袭。患上感冒、咳嗽等疾病时,他们也常用大蒜入药服用。

image.png

  大蒜花苞

  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大蒜,于是它开始在我国大江南北的餐桌上频繁出现。尤其北方人对蒜的喜爱超乎寻常,桌上常备几瓣蒜是最起码的用餐准则。1844年,人们从大蒜里提取出了大蒜素。这就是大蒜中辛辣味道的来源。

  释放出刺激性气味的大蒜素其实是大蒜本身的防御手段。原本白白胖胖的大蒜并没有味道,但就在掰开、捣碎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气味迎面而来。或者直接把蒜扔进嘴里咀嚼,这股气味甚至有上头的感觉。大蒜素就在大蒜破碎的时候释放。蒜味实在让人欢喜也让人愁,而人们还发掘出大蒜素具有抑菌作用。

  2011年,甲型流感席卷全国多个城市,当时的大蒜就受到了哄抢。被冠以杀菌健康食物的大蒜,也在调味品的行列中久负盛名。于是当时人们大量购买大蒜企图以此预防病毒,大蒜价格也一路暴涨。实际上,大蒜素虽有杀菌功效,但大蒜中的大蒜素含量极少。

  1公斤大蒜中只有0.08克的大蒜素,要想媲美青霉素的杀菌效果,一天需要吃下7.5公斤的大蒜才足够。也就是说,大蒜的杀菌作用约等于没有。所以还是把大蒜当作调味品,不要给它强加治病之效才好。

  不过,即便吃蒜一时爽,蒜味该除还得除,除蒜味可就是个大难题了。人们大多知道蒜味难除,而蒜味有多么根深蒂固却鲜为人知。

  1936年,《美国医学会会刊》报道了一位患者的案例。这位患者不能口服食物,于是护士通过饲管给他喂食大蒜汁。然而,由始至终没有经过口腔的大蒜,却也形成蒜味气流,在他的一呼一吸间持续释放。

  更无辜的是一位婴儿。他的母亲刚吃过大蒜,带着浓烈的蒜味口气完成了分娩。而刚出生的婴儿嘴里也散发出了蒜味。

image.png

  这讨人厌的气味如恶魔般萦绕在每一个“吃蒜者”周围,如同在胸前挂上一块写着大蒜口气罪状的木板。可是明明没有吃蒜,为何还是无辜成了蒜味发射源。你以为蒜味只停留在口腔里?其实它早已深入人体的血液中。这时任凭千方百计去除口气,它还是会经过鼻孔呼吸释放出来。

  经过捣碎、咀嚼等外力破坏大蒜细胞,酶催化释放出大蒜素。这就是自己认为迷人、别人感到窒息的独特大蒜气味。这气味来自于二烯丙基硫化物的各种不同化合物。在消化系统的逐层工作中,化合物得到逐步细化分解。

  但这大部分的硫化物只是小喽啰,真正的大BOSS还有更厉害的杀手锏。到达胃部后,胃液进一步分解大蒜中的化合物,味道也越来越浓烈。就在这时,一种叫做烯丙基甲基硫醚(AMS)小分子物质被分解出来。接着AMS凭借“小巧”的分子量轻易穿过胃粘膜,进入活动范围更广的血液中。

  这是大蒜中唯一一种能进入血液的成分,但只此一种就足以让蒜味萦绕全身。血液流通范围广,搭上这趟顺风车的AMS也就疯狂扩散,随处“下车”。从嘴里散发的蒜味最多只持续24小时,借助外物去除还能将时间缩得更短。但“驰骋”血液的AMS居无定所,时而溜进肺循环里,参与到呼吸作用中。

  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这时从嘴里、鼻腔里呼出的气体中就含有AMS,刷再多次牙也无法去除口气。蒜味随着一呼一吸的更迭释放而出,最终缓慢散尽。于是蒜味才如此持久难除,让人对大蒜又爱又恨。所以要真正去除蒜味,还得从源头解决这四处“游荡”的AMS。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