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是一桩冤假错案吗?有说是朱元璋消除威胁的借口

2021-08-16 14:48:13 作者: 胡惟庸案是一

  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中国最后一个丞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胡惟庸本是一个文人,与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是同乡,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娶了胡惟庸的侄女,两家算是远亲,关系不错。

  至正15年(1355),朱元璋在和州(今安徽和县),胡惟庸投奔朱元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image.png

  洪武3年(1370),胡惟庸出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6年(1373)七月,经李善长推荐,胡惟庸出任右丞相。洪武10年(1377),胡惟庸更进一步,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胡惟庸对刘基下毒,使其中毒而死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让胡惟庸有些膨胀了。

  早在此前,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朋党集团在朝廷非常得势,对其他大臣进行打压,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刘基(刘伯温),就深受其害。

  胡惟庸的有些作为,即使现在来看,也是让人难以容忍的。《明史·胡惟庸传》中说:“(胡惟庸)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对大臣的生杀废黜大事,胡惟庸有的根本不向朱元璋汇报,自己就决定了。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要先看,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就扣留下来,不让朱元璋看。

  有了这么大的权力,胡惟庸的府宅简直就是车水马龙,各方热衷功名的人,都去找他,给他送礼,数不胜数。

  刘基的死,《明史》记载,也与胡惟庸有关。

  刘基曾经在朱元璋面前说过胡惟庸的坏话,胡惟庸记恨在心。刘基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医生去探视,胡惟庸对刘基下毒,刘基最终中毒而死。

  朱元璋调查胡惟庸,很快将他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

  胡惟庸权势遮天,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他老家的井里忽然生长出一根石笋,又有人说他家的祖坟晚上火光照天,胡惟庸以为这是祥瑞征兆,预示他要做天子了,就有了反叛的意向。

  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儿子出事了。他的儿子在飚马车的时候,从车上摔下来,死了。胡惟庸恼怒之下,也不交给有关部门查勘,直接把马夫给杀死了。

  朱元璋听说后,非常生气,叫胡惟庸杀人偿命。胡惟庸提出,向车夫家属赔偿了结此事。朱元璋不干,坚持要他“偿其死”。

image.png

  洪武12年(1379),朱元璋找了一系列借口调查胡惟庸,很快将他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

  洪武13年(1380),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胡惟庸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丞相。朱元璋把皇权、相权集于一身,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洪武28年(1395)六月,朱元璋再次重申,今后不许设置丞相,如果哪个敢奏请设立,对不起,凌迟侍候,全家死光光!

  朱元璋杀死胡惟庸后,同时诛灭九族,又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后来,朱元璋又以胡惟庸通倭(日本)、通元(北元),追究他的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野史说6万多人),时称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之一。

  受胡惟庸案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

  胡惟庸案是一桩冤假错案吗?

  胡惟庸案,自明朝到当今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如今,多数学者公认,罗织胡惟庸谋反的罪名,只是朱元璋消除权力威胁的一个借口,目的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研究朱元璋的权威专家陈梧桐却有不同的看法:“就整个案件来说,是真真假假,有真有假。”

  胡惟庸不仅在经济上贪污受贿,而且在政治上拉帮结派,打击异己,飞扬跋扈,擅专黜陟,侵犯皇权,最后发展到策划谋反,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但胡惟庸案发生后,朱元璋借机搞扩大化,“余党皆连坐”,被株连的“余党”有的是冤死鬼。此后,朱元璋将罪名频频升级,打击一部分恃功骄横、飞扬跋扈的功臣,就纯粹是冤假错案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