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清宫档案的研究,清代皇帝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2021-08-23 18:09:37 作者: 根据对清宫档

  原来清朝皇帝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真让人惊讶!想不到皇帝每天的生活这么规律,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真让人意外!赶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image.png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做佛事,然后就寝。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她们同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住在旁边的寿康宫、寿安宫。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崇。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养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请安”,要出吉祥门,乘坐两人抬的轿子,经西二长街、出启祥门。乾隆当了太上皇,嘉庆皇帝请安的内容便多了一项。

  皇帝请安完毕,就开始早读。早读内容是前朝历代皇帝的《圣训》和《实录》。所谓《圣训》,是前朝皇帝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语录,《实录》是历代皇帝统治时期治国的编年大事记。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学习先祖的圣训,无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经过长年累月地学习和领会之后,他们再调整、制定出自己的统治策略。

  早上七点到九点半是皇帝吃早饭的时间。皇帝吃饭称“传膳”、“进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袭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一天早晚两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点时进行,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要早一个小时。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如果临时需要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过来。

  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见外国使臣等,是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极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属于特殊的政务。

  我们先看看皇帝如何处理日常政务:

  皇帝在吃早饭时,太监会把请求召见的王公大臣们的牌子递上来,叫做“膳牌”,由皇帝决定饭后召见谁。饭后,皇帝开始批阅大臣奏章、召见大臣议事。有时召见一个人、有时几个人。多的时候,一天要召见四五起,每天召见的次数也不等。

  皇帝在召见大臣的时候,要询问各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下发谕旨。清代虽然设有许多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例如议政处、内阁、军机处等,但这些机构并没有决定权,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说了算。

image.png

  皇帝处理政务的另一种方式是御门听政。这有些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上朝。清朝初期规定,皇帝逢五视朝,政务繁忙的顺治、康熙皇帝几乎是每天听政。御门听政的时间多在黎明,许多重大决策,如康熙十二年讨伐吴三桂叛乱的决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反击沙俄侵略中国的雅克萨战役决策等等,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做出的。自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很少勤政。咸丰之后,御门听政便废弃了。同治、光绪两朝,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理政务便变成另一种方式了。

  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2点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饭时间,根据《国朝宫室》记载,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两点时吃晚饭,然后批阅各部和地方大员的奏章,接着就开始学习。

  在下午2点30分到5点这段时间里面,皇帝除了办公以外,主要是看书学习、吟诗作画,或者是由妃嫔陪同看戏、听音乐等等其他娱乐活动。

  晚上七点到九点皇帝要祀拜神灵,然后上床睡觉。

  撒满教是满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就设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关后,顺治皇帝订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早晨祭释迦牟尼,关圣帝神位,晚上祭蒙古神,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创始女神等神位,另外还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清代尊崇黄教,但也不排斥其他的传统宗教。为此,清宫中有专门供奉佛、道的场所四十余座,分布于宫中各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