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后期,外有蒙古军南侵,内部则孕育着大分裂,内外交困,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而金朝廷在山东、河北等地长期向汉人搜刮土地,腴田沃壤尽入权要势家,黑暗的统治激起广大人民愤怒的反抗,终于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红袄军起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红袄军不是一个统一的武装集团,而是多部独立作战且时有配合的民众武装。因成员主要来自自耕农、佃户、驱丁(金章宗为适应女真族封建化的完成而解放奴隶,但他仍保留处于农奴地位的驱丁,金末良民被掠为驱丁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和下层商贩,又都以身穿红衲袄为标志,故被统称做“红袄军”。
红袄军各部以益都杨安儿、潍州李全、泰安刘二祖、密州方郭三、真定周元儿、胶西李旺、兖州郝定等部实力较强,最多时达数十万人,影响较大。后来红袄军除少部分投宋或降蒙古,大部分被金军残酷镇压。
杨安儿,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本名杨安国,原为贩卖鞍材的商人,人称杨鞍儿,遂自名杨安儿。
章宗泰和时,杨安儿聚众起义,后降金,受封刺史、防御使等职。大安三年(1211),蒙古军围中都,杨安儿受命领兵戍边,行至鸡鸣山,中途逃回山东,再次起兵抗金,攻打莒州、密州等地。
后金宣宗向蒙古屈膝求和,集中兵力,以最精锐部队“花帽军”镇压山东各地的起义军。益都城东,杨安儿被金宣招使仆散安贞击败。遂率起义军转攻莱阳,金莱阳守将徐汝贤以城降杨安儿。登州刺史耿格开城郊迎红袄军。
杨安儿声势大振,遂称帝,置官属,立年号天顺。进而攻下宁海,进兵潍州。一些女真贵族的家奴也参加了杨安儿军。
不久,杨安儿部在仆散安贞与沂州防御使仆散留家、安化军节度使完颜讹论等合兵攻击下,损失惨重,重镇莱州被攻陷,主要将领徐汝贤等被杀,耿格、史泼等降金。杨安儿与部下汲政等乘舟入海,想要退到岠嵎山(今山东栖霞东北)。船夫曲成财迷心窍,引导金军袭击杨安儿,杨安儿坠水身亡,所有部众由其妹杨妙真率领。
杨妙真号四娘子,勇悍,善骑射,有“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之称,与刘福等收集残部数万人,于马鬐山安营扎寨、构筑城池,建立抗金根据地,成为金人进攻南宋的障碍之一,后与李全军合。
现莒南县东北方与莒县交界处有马鬐山(又名磨旗山)红袄军起义旧址。马鬐山海拔600多米,绵亘数十里,状如奔马。
李全,潍州(今山东潍坊)农民,善使铁枪冲锋陷阵,人称李铁枪。
至宁元年(1213),李全为报母、兄之仇,遂与兄李福等起义,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刘庆福、国安用、郑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率领的起义军陆续加入,不断壮大。杨安儿失败后,刘全、杨妙真等聚集余部万余人与李全军会合。
李全与杨妙真结为夫妇,合兵攻打完颜霆军。李全战败,率部众保东海,李全分军驻堌上。红袄军继续作战的条件越来越艰苦,在金廷不断加强军事镇压和政治招诱的同时,山东数经战火,赤地千里,人烟杳然,使起义军面临严重的粮荒,以致内部分化,互相火并。如张汝楫、孙邦佐等部分起义军中不坚定分子相继降金。
李全、石珪、夏全、裴渊等在兴定二年(1218)降宋,宋朝授给李全京东路总管的称号。
李全归宋之初,仍坚持高举反金的旗帜,曾分兵袭密州,擒金将黄掴阿鲁答、夹谷寺家奴。次年又说服张林以青(今属山东)、莒、密、登、莱、潍、淄、滨(今山东滨州西北)、棣(今山东惠民)、宁海、济南(今属山东)等12州、府归宋。同时拒绝金宣宗对他的招降,表示:“宁作江淮之鬼,不为金国之臣。”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斗争路线逐渐偏离起义的初衷。
李全归宋之后,随着其势力的不断发展,野心不断膨胀,与宋廷的关系不断恶化,最后与宋廷开战。战争初期,李全颇有胜利,自宋绍定四年(1231)正月开始,李全军队败绩连连,宋廷削去了李全的官职,不再发给他钱粮,迫使李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正月十五日,李全被宋将赵苑、赵葵和赵必胜等杀死。李全死后,其妻杨妙真与养子返回山东老家,数年后病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