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格斗的技术,武林则指练武之人的群体,是一种社会结构,一个社会阶层。旧时,一个习武的人出师以后,就要凭借一身武艺到社会上去谋生路,俗称“闯江湖”。
什么是“江湖”,为什么要“闯”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所说的“江湖”,不是指具体的江河湖海,也不是泛指天下,而是专指游离于正统社会之外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由“游民”这一特定的群体所构成。这个群体没有生产资料,不能创造财富,因此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备受歧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官府认为他们是不安定因素,就连“士、农、工、商”阶层的人也认为他们“不务正业”,不大瞧得起他们。他们便只有四处流浪,依靠一些技艺或是骗术谋生。例如江湖艺人、江湖郎中、江湖术士、江湖骗子等,也有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江湖盗匪,自然也会有打抱不平、扶弱抑强的江湖豪杰。这便是“江湖社会”的基础。
从时间上来说,江湖社会的成熟大约在明末清初。有专家论证,明末清初帮会的组织形式诞生,尤其是反清的“洪门”组织过不少反清起义,但在清王朝残酷的镇压下,这个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采取秘密结社的方式吸收成员,并以各种公开的职业做掩护,而从事游民擅长的行业更能隐蔽自己,于是便有了独立于正统社会之外的江湖社会。江湖社会的秘密性和欺骗性就愈加明显了。
正因为此,一个“江湖社会”以外的人,一个由士、农、工、商阶层沦落成游民的人,要想融入江湖社会,首先面临的是不被信任,因为你是个“空子”,不是个“绺子”。
其次是不被接纳,非有江湖人士引导,还将面临许多的考验甚至残酷的考察,就如林冲入伙梁山要交“投名状”一样。当你一旦被“江湖”接纳,则又要面临着各式各样的严厉的家法、帮规的约束,其中包括正统社会管辖不了的惩罚条例,最普通的是“欺师灭祖必有刀枪之祸”。这正是俗话所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江湖行当、门派、帮会之间存在的隔阂、对立、恩怨,以及经常采用无视法规的处理方式,致使江湖之中险恶丛生、陷阱密布,即所谓“江湖险恶”、“恩怨江湖”。“生命、生存、生活”在江湖之中是不能得到保证的。
因此,进入江湖须有“闯劲”,行走江湖则要“闯荡”。这便是江湖人士崇尚的一个“闯”字,含着“不顾一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