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没有牙刷与牙膏之前,古人又是怎样洗漱的?

2021-08-31 22:29:04 作者: 在古代没有牙

  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刷牙洗脸,才能出门。既然要洗漱,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这些洗漱用品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没有这些东西之前,古人又是怎样洗漱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原始时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想要洗除身上的脏污,没有什么是二两泥土不能解决的。由于泥土显碱性,所以能和酯发生皂化反应,尤其是油脂。那时人们的洗漱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后来人们发现了原始的碱,相较于泥土,不但去污效果更好,而且更卫生,所以泥土便慢慢被淘汰了。

image.png

  再后来有了火,人们发现草木烧剩的灰也能去污除渍,而且草木灰湿时易随水而走,干时易随风而去,所以用草木灰洗衣服一直沿用到先秦时期。《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浣。”可见那时草木灰的作用十分重要。

  2.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人们不仅洗澡、洗衣服,还开始注重对牙齿的清洁。《礼记·内则》记载“鸡初鸣,咸盥漱”,表明人们开始有了漱口的习惯。

  《诗经·卫风·硕人》中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的描述。而这一时期的重要洗漱用品莫过于淘米水。据《周礼》记载:“五日则镡汤清浴,三日具浴。其间面垢,镡潘请缋;足垢,镡汤清洗”。

  当时的人们喜欢用淘米水洗漱,淘米水不仅能充当沐浴露、洗发水和洗面奶,还有一定的药浴功能,对腰痛和冻疮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长期使用淘米水洗澡,还能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滑。而淘米水之所以有如此神效,主要是因为溶解了一些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养分,可以分解油污,淡化色素等。

  3.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人们发现皂角的清洁效果比淘米水好很多,且对风湿和皮癣都有很好的疗效。使用皂角洗漱成了新的潮流。

  所谓皂角,即皂荚树的果实。皂角不仅具有清洁作用,更是中药材,对于痰涎壅盛、痈肿疥癣都有很好的疗效。但那时的皂角可是稀罕物,平常人家很难用到,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用草木灰和淘米水洗漱。

image.png

  这一时期人们漱口的方式也多了起来,有用茶漱口的,也有用盐漱口的,还有用末粉漱口的。所谓末粉,即不溶性硬质物磨成的细末。据说秦朝时有用石砖末粉的,汉朝时有用瓦末粉的。

  由于盐水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还能解除油腻、调节肠道,所以是漱口常用之物。

  4.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在魏晋“澡豆”的基础上造出了最早的胰子,其洗涤功能已和今天的肥皂相差无几。而出于对美的追求,人们开始在洗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护肤与化妆,唐朝时口脂与面药非常受欢迎。由于它们的制作秘方多不外传,且大多都只有宫中才有,所以分外珍贵。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道:“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然今之医门,极为秘惜,不许弟子泄露一祛,至于父子之间,亦不传示。”足见其价值不菲。口脂一来可用于防止寒冬口唇开裂,二来可使口唇或面颊红润,更具魅力。面药也可预防面部皮肤因寒冻而皴裂,亦可使皮肤润滑弹嫩。

  除了护肤,隋唐时期人们对口腔清洁也更加注重。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的记载。而且隋唐时还出现了揩齿法,即用洗净的手指或布料清洁牙齿。在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就画有一和尚半蹲在地,左手持漱口瓶,右手中指揩前齿。

  到了晚唐时期,人们把杨柳枝泡在水里,然后咬开杨柳枝,利用里面的纤维蘸着青盐刷牙。所谓的“晨嚼齿木”就是这么来的。《处台秘要》中记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除此之外,唐朝时还出现了中草药洁齿的配方,有的直接熬成药汤来漱口。

  5.两宋时期

  宋朝时洗漱用品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肥皂的雏形,在当时叫作“肥皂团”,是将天然皂荚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