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三厂一卫具体指什么?它们分别拥有什么职能?

2021-09-04 03:35:07 作者: 明朝的三厂一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职能

  厂卫尤其是锦衣卫建立之初,其目的就是收集各类情报尤其是军事情报以保卫国家安全,在厂卫系统还未完全败坏之时,厂卫担当起国内外情报收集的职能,为国家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万历三大征”期间,锦衣卫的各级情报系统就为情报收集作出巨大贡献,在朝鲜抗日战场上含冰卧雪或者在西南热带雨林中征战,收集到的各类情报为明军作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后世满清统治者和投降满清的明朝文官出于统治和名声需要,对厂卫多有污蔑,称他们是打击正直人士、迫害百姓的黑暗势力,于国于民毫无益处,实际上,东西厂在有明一朝确有迫害百姓之举,但锦衣卫终明一朝只收集各类情报打击文官和士绅,从未对普通百姓出手。

  而污蔑他们的文官们,恰恰是真正迫害百姓的凶手,如扳倒了严嵩的徐阶家中土地几万亩,全是附近乡民投效或者家人巧取豪夺而来。而这些文官,才往往是泄露国家机密和情报的罪魁祸首。

  厂的介绍

  东、西厂或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见明代宦官)太监充任。东厂的官校也一直把司礼太监称为宗主。管东厂的太监称为“督主”,经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或其他太监兼任。其下设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

  成化十三年(1477)设西厂时,以汪直领之。武宗时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隆庆元年(1567),冯保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万历初,他又以司礼监太监督东厂。

  万历三十三年(1605),陈矩也以司礼监太监督理东厂。魏忠贤自天启三年(1623)开始,一直兼管东厂事。厂与卫的职权基本无差别。但由于锦衣卫属于外官,奏事需用奏疏,还有勋戚及其子弟参加,不如东厂太监亲近,故厂的势力总要大于卫。这样,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厂卫都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受理词状,任意逮捕吏民。东厂“督主”太监有爪牙十五六万人,布满全国,多以“轻黠巧者”充之。其役长称“档头”,下边办事的人称“番子”。得到密告,先由番子密白于档头,后由档头率番子捉人,受害人如能及时贿赂,事情还有转机;若稍不如意,即直接行刑,痛楚十倍于官刑。

  这时受害人若再不能满足他们的勒索,就送镇抚司狱,立即打死。东厂始于明成祖,一开始就是从收买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刺探消息起家的机构,其特务性质更为明显,所以正式建立后即专以宦官负责,“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其后明宪宗又增设西厂,东西厂下面则用了一批干事,“京师亡命,诓财(敲竹杠)挟仇(报私仇),视(东厂所属)干事者为窟穴”,这也就是说,东厂干事成为流氓头子,“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冤死者相属”。

image.png

  锦衣卫介绍

  按照时间顺序,先谈谈由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