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城市大脑 浦东城管执法局 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樊中华 郁玫)一场台风袭来,剧烈晃动的树冠将临近的电线电缆扯断,导致区域性停电。
被称为“城市大脑”的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迅即通过无人机、探头等锁定事故地点,迅速给出“修剪树冠、修复电缆”的处理方案并同时派单给区生态环境局绿化中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安交警部门、相关街道居委会。半小时内,包括浦东供电局维修人员在内的几方在事故地点碰头开会,明确各自任务。两小时内,电缆修复完毕,光明重新送达千家万户。
这是上海城市治理多部门联动、即时响应的一个缩影。
“跨界”协作精细治城
2020年4月,上海出台《上海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以数字化科技探索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智”理之路。其中,如何打破壁垒,通过政务流程再造,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线上线下联勤联动机制,既是“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实现的基础,也是其题中之义。
“城市是多样化人群聚居的载体,因此其治理往往是一个场景蕴含诸多细节,”曾主导台风停电事故响应方案设计的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下称“浦东城管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应急科科长刘健平告诉
记者,“一次停电,涉及到树冠要做何种程度修剪,要在城管局备案以免被误判为毁绿,居委会需要摸排辖区是否有24小时生命维护设备的使用者或养热带鱼的家庭,道路边的车辆需要提前通知腾位以便维修作业,这必然需要多方协作。”
装有8个全景智能摄像头的执法巡查车 浦东城管执法局 供图
在浦东城管执法局局长张立新看来,“跨界”协作是数字化转型中的一大挑战。“比如说数据共享,面临着不同部门数据标准不一的问题,这就使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使用程度受限;再比如浦东率先探索管执分离、综合执法,执法部门与管理部门如何密切协作配合,也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浦东城管执法局已经在此方向上做出了尝试。“在开发设计城管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时候,我们就想,应该在细节上‘多考虑一些’,‘多前进一步’,用管理的思维来思考执法工作,把管、执之间的模糊地带也做扎实。”张立新说。
社区是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浦东城管执法局率先将执法人员“沉入”社区,通过联勤联动微平台成为社区治理的协助力量之一。
“我们居委会、物业对社区一些投诉只能以情理劝解解决,遇到一些不配合的当事人就会反复扯皮,效率极低。但执法人员以法律为武器,能够在第一时间让对方明白违法后果,阐明利害关系,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牡丹第七居委党组织书记舒征说,“我们是‘情理法’,公安和城管部门是‘法理情’,配合下来,社区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在刘健平看来,数字化让“跨界”协作更加便捷,也因此使很多“老大难”的治理场景得以创新重构。
他举例如城管与公安系统合作,可通过交通探头捕捉到每天跑10个小时以上的机动车,城管局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后,就可以形成初步的“黑车库”,并在景区等黑车高发地点监测,一旦进来触发警告,就可以精准执法。”
综合执法再造“新机”
挑战的另一面通常隐藏着机遇。
在张立新看来,数字化下的“跨界”协作,既可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关键助力,也是城管执法队伍革新转型的契机。
“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浦东城管执法局有机会在内部先行尝试,对19个领域1800余个执法事项按照执法场景重新梳理、整合,再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执法效率。”张立新说。
例如最寻常的汽修厂占道洗车场景,会涉及到交通、环保、垃圾分类、市容城建四个执法部门,传统上是四部门各自去进行执法检查,但综合执法可在内部进行资源整合,以一个部门为主,兼顾其他三个领域,或四个部门协调一致,一起登门检查。“这样既节省人力,也能对企业的正常营业产生最少的影响。”张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