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说,因为学校没有提供晚饭,有的延时课要到6点才结束,学生们再回家吃饭就会比较晚。还有的学生,家长给安排了校外辅导课,只能相应地错后时间。这些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校内的课后延迟。
“对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也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刘婷期待,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对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我听说有的地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孩子们可以选一些课程,比如科技类的机器人、汽车制造知识,或者是国粹文化赏析等,我觉得这种模式挺好的。”秦雅感觉,可以通过与高校、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开设一些校本课程,同时也要增加师资力量,分担老师们的授课压力,“采用学校在编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社会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减少老师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资质审核”。
如何安排好课后延时服务?调查中,56.8%的受访家长期待通过兴趣班、晚延班等形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54.7%的受访家长期待学校安排值班老师,提供托管服务。其他方面还有: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47.2%),财政补贴支持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和课后辅导(44.9%),学校允许弹性放学,便于家长接送(40.6%),学校严把关、选择优质的校外机构开展课后服务(33.0%),支持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场所,安排文体活动(30.8%)等。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建议,在课后延时服务上,采取弹性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要再增加文化课学习,而是安排文体活动、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及社区服务或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课后这段在校时间,应该重视教师的安排,给予和正常课程安排对等的酬劳,同时根据学生人数,适当增加人员。要组织好课后延时,科学地增加学校人员编制和合理地处理经费问题,解决好现在家长面临的教育负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