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敬业、精益 红云红河这样诠释工匠精神

2021-05-13 10:41:59 作者: 创新、敬业、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各个专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

  在红云红河集团,就有这样的一群劳动者在用匠心精神雕琢生产品质,他们勇于创新,敬业爱岗,精益求精,在大型工程兴建、设备改造,日常生产中,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匠心之歌。

  红河卷烟厂新厂区建设:工匠精神最强音

  计划2021年6月建成投产的红河卷烟厂新厂区是一座掌控核心科技,全面智能化的工厂,体现着建设者勇于突破和创新的工匠精神。

  据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建设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新工厂从项目申报到厂区选址、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始终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云南中烟和红河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以敢为人先的胆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率运作,从工业互联网延伸到最新数字化与自动化技术、从智能制造到数据集成、从单项技改到系统优化、从模块驱动到智能排产、智能决策等,形成了核心科技与大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系统集成的高度融合与全新的技改升级。

  建成投产后,这座以汇集大数据、全面智能化的“地标式”新工厂,将成为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红河航母”,赋能新时代红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承载着“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精神的新工厂,也将在高度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运营中成为“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行业排头兵。

  新厂区集节能降耗、装备升级、先进数据化流程,生态环保于一体,在开创智能化工厂新格局的同时,也奏出了一曲工匠精神的最强音。

  昆烟堆垛机换“心”凸显敬业精神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的20台堆垛机,受制于国外生产商的技术垄断和封锁,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为堆垛机换“心”,也就是对其电控系统进行国产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项目从立项、论证、确定技术方案到招标、实施,极大地考验着项目组系统思考、组织协调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项目组迎难而上,敢于负责,大处科学规划,小处精心落实,稳步推进项目进展。

  首先为了保障生产和技改并行不悖,厂领导和技改工作人员潜心论证,统筹协调,确定了最优的实施方案。当项目遭遇人员短缺、器件尺寸偏差较大等问题时,他们不畏困难,一一克服。设备调试时,堆垛机精准度不高的情况屡次出现,技术人员提出了入库及出库站台烟箱定位调整方案,减少了堆垛机故障发生率。

  第一台堆垛机改造完成后,项目组对后续施工标准进行了优化,明确了改造流程、步骤、内容、时间进度、质量要求、安全要求,以此标准规范推进技改工作。项目不仅得以迅速推进,也保障了整体的施工效果, 20台堆垛机改造工作全部圆满完成。

  团队的敬业精神换来了堆垛机电控系统的全面国产化,不仅节约了维修费用,也为后续的技术进步积累了宝贵经验。

  守护匠心精神 她们是战胜机器的女手工人

  在昆明卷烟厂生产五部的手工包烟作业区,工人们手中上下翻飞的,多是在“云烟”产品金字塔架构中代表最高水平的高端经典,“手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手工包烟的核心在于“人”,讲究的是“心眼手合一”,悟性、配合、温度、力度、速度、质量缺一不可。而生产五部的260多名女性手工包烟工素来以“心灵手巧”、“心细如丝”著称,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

  质检员张玉春只要拿起一包烟,凭借10多年的经验积累,工人的手重了、轻了或是捏的方位不对,她往往只需一眼就能看出来;女职工廖春玲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出了一套“感官标准”,烟支是否合格、烟盒是宽是松……只要“放进手里,心里就知道了”;转岗过来的杨吉英则潜心钻研,把重复的动作练习了千遍万遍,不仅练出了手感,更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像她们这样高手在生产五部可谓层出不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