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旅游享誉八方的“美人谷”名片

2021-08-23 14:17:08 作者: 天府旅游享誉

  近年来,四川省将旅游业作为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重点和先导产业,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抓手带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相生互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一大批风光震撼、人文独特、气候优越、发展领先的县市区脱颖而出,成为四川旅游迈向国际并享誉全球的突出名片。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丹巴甲居藏寨 供图 丹巴县文广旅局

  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位于“大渡河第一城”,拥有“古碉·藏寨·美人谷”之称的甘孜州丹巴县,是中华民族南北融合、嘉绒建筑博大精深、女性文化千年传承、乡村旅游高原先行的集中代表。2005年,丹巴县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乡村”称号;2019年3月,丹巴县被四川省确立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中路藏寨秋色 供图 丹巴县委宣传部

  2021年9月,四川省将在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公布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名单,各候选县整装待发,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5月21日,在前期一系列扎实创建工作推动基础上,丹巴县召开“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任务分解及迎检动员部署会”,县委书记何文才和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俊围绕创建目的、创建思路、提升举措、责任落实等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擦亮美人谷金字招牌,勇当天府游特色名片”成为了这场决战冲刺的主旋律。

  丹巴梭坡藏寨风光 供图 丹巴县委宣传部

  从“东女河谷”到“嘉绒古建” 资源特色熠熠生辉

  东女,是世界人文史上叹为观止的一大瑰宝。东女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类母系氏族文化乃至女权文化的不朽传承。迄今为止,广受关注的“女儿国文化”“摩梭文化”“泼水文化”等均与东女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旧唐书》和藏经记载,早在中原王朝隋唐时期,随着象雄文明的衰落和吐蕃部落的雄起,世居西藏阿里地区的女性部落开始了行程逾万里的南下东迁,这便是“东女”一词的由来。东女南下后,各迁徙分支分别来到西北、西南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逐渐融合,其中部落首领所在的分支定居于大渡河上游,大体在今丹巴县和金川县交界处,并在此建立东女国,存续时间达数百年之久。

  丹巴姑娘 供图 丹巴县委宣传部

  东女国消亡后,东女以“女性为尊、女权为本”的传统文化至今生生不息。今天的游人,在丹巴与金川交汇的多个乡镇,均能领略到“女当家”“爬墙子”“少女成人礼”等东女特有的民族习俗。而长年的碾转征战,更在东女的血统基因中,注入了自立自强、不畏艰险、奋发有为等厚重底色,这便是如今丹巴美人谷选美名扬四海的根本原因——天生丽质、优雅端庄、独立自主、追求上进的嘉绒美女们,实质上深受东女文化的影响。

  一场荡气回肠的东女迁徙史,恰是中华民族东西南北大融合的民族史。难能可贵的是,东女在融入嘉绒民族的一千多年进程中,仍然保留了以“女权”和“自立”为主调的文化本底,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崇男权女权平等的法制和道德之路,东女人已经践行了至少十几个世纪。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丹巴一年一度的成人礼仪式,均为少女参与,东女文化的坚定传承由此可见一斑。

  丹巴少女成人礼仪式 摄影 张小平

  一边是东女文化的千年延续,而另一边,嘉绒文化也同样璀璨夺目。除了传统的藏历年、转山会、石砌技艺、锅庄舞、煨桑等之外,最负盛名的丹巴嘉绒文化传承便是“古碉”和“藏寨”。

  丹巴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分布于多个部落和土司辖区的交汇区,一面要抵御高山河谷自然灾害的侵袭,一面又要防范其他势力的打击。生产生活和防御的需要,造就了丹巴“千碉之国”的形成。其中,生活碉可以住人,生产碉可以屯物,军事碉可以防卫。清朝乾隆时期两征大小金川之役后,对包括丹巴在内的多众多碉楼尤其是军事碉进行了销毁。既便如此,目前丹巴境内的现存古碉仍有562座,是中国三大古碉分布区之一,其数量和集中度位列高原民族地区之首。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