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以成败论英雄。马谡因失街亭而成为历史上口诛笔伐的“反面人物”,这对他不免有些“残酷”,有失公允。不过即便如此,时至今日,不少人还是称若非此人,诸葛亮必能一统三国,甚至还会夺刘禅的江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马谡此人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其实,马谡虽说不是什么英雄,可至少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史称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马谡确有一定建言献策之才。据记载,马谡与孔明论道时,条理清晰,对答如流,有时连孔明都辩不过他,因此深得孔明垂爱。史书有记载:孔明南征,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
被采纳后,诸葛亮七擒七纵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孟获心悦诚服地投降,终于安定了蜀汉的西南后方。南中平定后,面临着一个治理的问题和如何防止反叛的问题。诸葛亮依然采取马谡“攻心为上”的策略,蜀军在南中不留一兵一卒,让孟获等在当地少数民族中有影响的人物出任官职。
用当地的官员去管理当地的百姓,去管理当地的事务。这一战略思想的运用,大得人心,一直到诸葛亮去世,这里的少数民族再也没有反叛。这对于平定南中、稳定蜀国后方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北伐中,使诸葛亮能够集中兵力对付曹魏,从而避免了两线作战。由此可见,马谡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
诸葛亮首次伐魏,准备工作相当充分,而曹魏的准备工作相当不充分。他首先联络孟达在新城谋叛,以求腹地开花;其次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自己亲率大军十万,突袭祁山。开局之成果,可谓辉煌,除降服姜维之外,还相继拿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史书言“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然而这种辉煌很快困顿于街亭。 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镇守街亭的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镇守街亭先锋,统领各军前行。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马谡读过《孙子兵法》,岂止是读过,而且是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兵法上所教的战术原则,他一清二楚。所以,当面临与劲敌一决生死的紧要关头,他便免不了心动手痒,跃跃欲试,总想尽平生之所学与对手周旋一番。
于是马谡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最终被切断水源不战而败。马谡失守街亭,使本来大获全胜的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希望最大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如果不是马谡的骄傲自大,不听指示,也不至于如此。
所以时至今日,不少人称若非此人,诸葛亮必一统三国。不过一起的才能,甚至还有可能夺刘禅江山。最终诸葛亮以军法处置,将马谡斩首示众。不过可观的来说马谡虽有骄傲自大这一致命缺点,但他还是一位“深通谋略”的英才,平日“才气过人,好论军事”,颇有独到见解,故受到诸葛亮重视。
可以说,马谡是一位好参谋,而让他去守城夺地,则绝非良将。诸葛亮误用人之短,又轻易许他写下军令状,自认为这样一做就能稳操胜券,而没有从客观上分析成功的可能,没有设想后果如果马谡失守必定要斩,蜀国就失去一个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