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丞相褒侯第一人,40岁开始读书60岁为官,贵平衡能自己

2020-09-21 23:17:06 作者: 西汉丞相褒侯

他排除异己,为推行改革平衡势力

一代大儒董仲舒与公孙弘道谋不合,公孙弘向武帝推介将董仲舒去做暴君胶西王之相位,导致董仲舒以“病免”告退。

公孙弘扫清了改革中的阻力异己,却伤害了大儒董仲舒的前途。这虽是朝廷内不同政见者之间的矛盾,但也是后人诟病公孙弘的一个原因。

董仲舒像

04和而不同,妥协只是更高级的和谐

公孙弘在做左内史的时候,经常在主爵都尉汲黯奏事后请求面圣。他见了武帝之后,要将汲黯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武帝很受用,经常采纳公孙弘的建议。公孙弘日益与武帝亲近,地位也逐渐显贵起来。

有时,公孙弘与众官员事先约定好上奏的事情,但到了武帝面前,他却违背之前的约定,顺从了武帝的意思。

汲黯因此对公孙弘不满,就在廷议上指责公孙弘说:“齐人多诈”。意思是“齐人公孙弘大多不说真话,为人不忠诚,本来大家一起商量好的建议,到见了武帝时他却完全违背在之前的说法。”

武帝于是问公孙弘此事的真假。公孙弘却侧面回答说:“了解臣为人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为人的人认为我不忠诚。”武帝赞同公孙弘的说法,反而越发厚待他了。

武帝生性刚烈,正是公孙弘讲“和”而平衡了君臣之间的冲突。他主张人主如“和德”,百姓就会“和合”,从而达到一种天下太平的和谐局面。

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衡。

第一,国家要节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第二,朝廷用人要因任授官,任人唯贤,赏罚分明,使官尽其责,人尽其才。

他在儒家思想中渗进了法家成份,把两者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05和而不同做自己,始终不忘初心

公孙弘是从平民至丞相,在丞相府邸建起宾客之馆,广纳天下贤才参与国事的商议。并躬行节俭,要做天下人的榜样。

每餐只吃一种荤菜和粗米饭,所有的俸禄全部用来奉养朋友及宾客,家里没有余资。因此人们认为公孙弘很贤良。

公孙弘做丞相之时,一位叫高贺的老朋友来投奔他。公孙弘按宾客待他,吃粗饭,盖布被,高贺不仅抱怨公孙弘吝啬,说:“富贵了又有何用?还是粗米布被,我自己也有。”公孙弘听后大为惭愧。

高贺还对外人讲:“公孙弘里穿面穿好衣服,外面罩着粗麻衣;家里大吃大喝,做给客人的却只有一道菜。表里不一的人怎能做天下人的表率呢?”让人怀疑公孙弘虚伪做作。

公孙弘叹息说:“宁遇难伺候的客人,也不想遇这样的老朋友。”这也是成语“宁逢恶宾”的由来。

剧照

公孙弘平素节俭,汲黯上奏武帝称公孙弘居三公要职,俸禄多却盖粗布被子是欺诈世人沽名钓誉。

公孙弘坦诚承认自己是为了好名声而为,他在赞誉了汲黯一番后,又分别列举出管仲越礼及晏婴勤俭做齐国丞相的例子。

他肯定了汲黯像管仲一样享受豪华生活人,能辅佐国君,而像晏婴一样俭朴的他也不影响忠心为武帝孝劳。武帝听了之后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愈加厚待他。

公孙弘能让自己置身于利益纷争之外,是他独善其身的修为所致。

06局限与坚守,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司马迁说:汉兴八十馀年矣,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

柏杨说,像公孙弘这种八面玲珑、貌似忠厚的长者,却一帆风顺。

谁的人生不希望风调雨顺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帝王,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治理国家内强外和,他励精图治将西汉帝国推向前所未有的繁荣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