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150人以下好管理,150人以上就不好管理了。能管理150人的人很牛,但是,超过150人就不能用管理要用领导,能领导千军万马的是将才,能领导将才的是帅才,能领导帅才的是皇帝。能领导皇帝的是什么?不知道,或许该叫球长,地球的球长,开个玩笑而已!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牛很牛的皇帝,都是白手起家,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朱元璋
窃以为,刘邦比朱元璋更牛,因为刘邦不会打仗,好几次被项羽打得性命堪忧。可是,就算这样,刘邦最后还是把项羽打得自杀了事。这就是皇帝命,刘邦就有这个命。于是,司马迁写刘邦,从他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神化他,说他娘与神遇之后就生了他,与他亲爹没有关系。可是,今天看来,如果刘邦是由穷苦孩子,或者是由叫花子成长为皇帝,反而更能励志,不是吗?
那么,刘邦死后不久,司马迁写他为何要这样神化他,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司马迁认为刘邦就是神,他从不怀疑关于刘邦的传说!没错,在当时的人看来,刘邦就是神,一介布衣,一个经常讲大话的混子,连养家糊口的本领都没有的游手好闲者,也没见过他读几句书,而且好酒好色,看起来胸无大志,居然能混成个皇帝,这不是神是什么,这不是天子命是什么,司马迁都毫不怀疑他就是神,《高祖本纪》里一再强调他的龙气天子气。
刘邦
事实上,刘邦不是神,确确实实是个没背景的混子,他在当泗水亭亭长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当皇帝。可是,偏偏让他这个小亭长看见了秦始皇在咸阳招摇过市时的体面,于是刘邦发出了那句流传千年的话:大丈夫就应该像这个样子啊!如果说在那个时候,刘邦就立志要当皇帝,这应是白痴的判断吧!一个从小操社会又在官场混迹多年的人,会天真地想着当皇帝,这恐怕不能吧,他更多的是羡慕,渴望富贵荣耀,最多把秦始皇当作偶像来看。如果刘邦有当皇帝的想法,他决不会暴露出来,决不会说那句流传千年的话。
刘邦
然而,刘邦虽然不屑于当农民,不满足于过养家糊口的日子,可是在亭长位置上干不上去,说明什么?说明没有后台,官场是很难混的,平民布衣能混成宰相的虽然有也是凤毛麟角,并且永远没有当皇帝的可能!所以,刘邦能当上皇帝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虽然对广大百姓来说是坏时代。没错,英雄的辉煌与百姓的痛苦是叠加在一起的,有时候前者是以后者为代价的。简单说,没有秦朝的摇摇欲坠,就没有汉朝的萌芽,也没有刘邦的时代和天下。
正因为有秦朝的暴殄,才有刘邦这个亭长押送劳役的故事。没想到,押送劳役成为刘亭长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一路上,劳役死的死逃的逃,死的多半是饿死的,逃了的说明什么?说明刘邦失职,是他管理能力有限还是放走的呢?要说刘邦有很强的管理能力的话,恐怕早就从亭长位置高升了,如果说他没有管理能力也不妥,为啥,因为他最后当了皇帝,所以他擅长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驭人之术。说得文雅一点,驭人之术就是领导能力。所以,劳役逃走了,既有刘邦管理方面的欠缺,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刘邦见有人逃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啥刘邦见有人逃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因为刘邦同情他们,千万别像有人说的,刘邦是在积攒人脉,这不过是后人的臆想。
陈道明饰刘邦
刘邦为什么会同情劳役?刘邦自己没啥背景,又是操社会的混子,一般地,除了少数几个叛逆公子哥儿当混子外,大部分都是缺吃少穿家庭受难的苦孩子,所以刘邦太知道劳役这些人是怎么回事,一介平民的刘亭长差不多也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他没有不同情的理由。所以,最后刘邦干脆放走剩下不多的劳役,没想到,还剩下10多个不走,这10多人不走,恐怕并不是看出刘邦身上有龙气,跟着他会大富大贵;也不见得要对刘邦感恩戴德,很可能是出于一种同情心理,担心自己走了刘邦如何交差,而善心泛滥留下来陪他想想办法,或者认为自己本就是死罪走到哪里都没出头之日,或者认为无家可归。总之,10多人留下了,他们和刘邦一样,在思考如何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