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滕文公,邀请孟子来滕国,讲授治国之道!

2020-09-26 08:50:09 作者: 古代帝王滕文

西周时期的滕国,国土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在当时,像滕国这样的小国很难生存,但其却在历史上存活了700余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袖珍滕国到底依靠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混战局面中生存下来的呢?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后,周朝的第一代统治者周武王姬发为了拓展疆域、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所谓“分封制”就是封同姓子弟为诸侯,分赐给他们土地和居民,让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

姬绣是周武王众多兄弟中的一个,他也得到了一块土地,不过,仅有25平方公里的面积。姬绣就在这一小片土地上建立了滕国,在他的治理下,滕国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不断发展壮大的诸侯国开始相互争夺土地,重压之下的滕国只得在强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地生存着。公元前326年,危难受命的滕文公姬宏即位。为了使滕国富强起来,滕文公思来想去,唯有寻求大国保护这么一条出路。可依附哪国呢?

一天,滕文公听说儒学大师孟子正在离滕国不远的地方讲学,他眼前一亮,立即命使者前去礼聘孟子前来滕国讲授治国之道。

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是归附齐国好呢,还是归附楚国?”孟子告诉他:“其实哪国都不用依附,只要将护城河挖深,城墙筑牢,与百姓共同守卫国家就是最好的方法。”

于是,滕文公听从孟子建议,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建学校、重农耕、施仁政、揽人才等。这些改革实施以后,滕国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也有了大发展。

在此之后,滕文公又多次问政孟子,孟子提出让他施行仁政,体察百姓的疾苦,做到忧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滕文公也一一采纳。不久,滕国名声大振,成了远近闻名的“善国”,滕文公也因此被称为“贤君”,其他诸侯国的居民纷纷来滕国定居,从此滕国人丁兴旺,民殷国富。

但到了战国中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更为激烈,小诸侯国相继被吞并,夹在齐、楚、宋、鲁各大诸侯国之间的滕国也未能幸免,远近闻名的“善国”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留下部分滕国古城墙,作为曾经保护滕国百姓的屏障,在饱经岁月沧桑、见证了历史变迁后,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它所见证过的那些滕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