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曾写过一段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长久以来,这句话被无数仁人志士作为座右铭,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发展。这两句话的前一句说的是秦末时期西楚霸王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这场战役也最终成为秦朝灭亡的序曲,最终是由项羽进咸阳,杀秦王,报了当年的灭国之辱。
而后一句说的则是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事情,在有关谁是春秋五霸的争论中,有一个版本就是把春秋末期的吴越两国列入其中,而排除了秦穆公和宋襄公。吴越争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场争霸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中国很快就步入了战国时期。而在这场争霸中,也是产生出了很多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但真正去了解这段历史你会发现,这何止只是卧薪尝胆那么简单,整个吴越争霸的曲折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原国家的战争。
吴和越都是当时的楚国东部的两个小国,在春秋早期,两国都默默无闻,因为他们都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诸侯国,是被排除在中原文化圈的“蛮夷之邦”,位于诸侯鄙视链的最底层。直到春秋后期其国内尚处于断发文身的所谓“未开化”阶段。
两国之中最先强大起来的是吴国,因为靠近楚国,吴国经常被楚国揍,这搁谁心里都不服。偏偏此时楚国出了一个楚平王,楚平王得罪了伍子胥,伍子胥出逃到了吴国,决心帮助吴国打败楚国,为自己的父兄报仇,同时在吴国的还有著名的“兵圣”孙武。正是在二人的努力下,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攻陷了楚国郢都。
吴国也因此迅速崛起,成为地区强国。强大起来的吴国不甘心只在东南谋发展,他还有争霸中原的野心。但争霸中原之前,他必须搞定邻国越国。双方打了一仗。越国输了,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了会稽山,最终越王勾践选择了投降。
估计会有很多人犯嘀咕,为什么当初吴王夫差不杀了勾践呢,干嘛养虎为患?其实以我们当代人的思维是无法理解春秋的古人,古代的贵族是讲究贵族精神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宋襄公式的“假仁假义”。这种贵族精神要求交战双方也要讲礼貌讲道德的,我向你投降,你就不能随便杀我。因此,这种战争的道义首先就保住了勾践的性命。其次,勾践投降后是把“舔吴”事业做到了极致。
有一次吴王生病了,勾践特意跑过去尝夫差的粪便,说这时自己听到的一个偏方,能尝出患者的病症。勾践估计大家都没想到吧,也就是勾践把脸撕到这地步,才感动了夫差,放他回去。勾践在吴国的日子里,越国也没闲着,先是给吴王送财宝,后来还把范蠡的“女朋友”西施送给了吴王,而这一招也至今被一些人所沿用。同时,文种在越国主持国事,大力发展越国。等勾践回来后,更是十年休息,十年备战,最终一举打败了吴国,报了当年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