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铜掐丝珐琅器欣赏,著名的景泰蓝工艺,镀金灿烂悦目

2020-10-09 20:52:23 作者: 明代铜掐丝珐

【铜掐丝珐琅番莲花大碗】

明·宣德(1427-1434A.D.)口径26.6厘米高13.7厘米足径13厘米

【铜掐丝珐琅缠枝莲觚】

明·景泰(1450-1456A.D.)/口径7.9厘米高14.5厘米

铜掐丝珐琅这种工艺美术品,在明代景泰年间大量制造,所以又名“景泰蓝”。早在元朝已经出现这种工艺。元人《吴渊颖诗集》中有咏“大食瓶”诗一首,具体描述了大食瓶的质地、尺寸、色彩、花样,胎盘的光滑清坚,可以看出“大食瓶”就是铜掐丝珐琅瓶。诗中明确的说这是从波斯(即现在阿富汗、伊朗等地区)来的物品。吴渊颖卒于元至元六年(1341年),这首诗说明这项工艺当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工艺。明朝初年曹明仲的《格古要论》里面叙述,烧造瓷器的窑别,曾说到“大食瓶”,是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又说云南人在南京,有以此为业的,制造瓶、盒、香炉、酒盏等。皇宫内制造的,更细润可爱等语。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有年款的铜掐丝珐琅器,还未发现更早于宣德年制的。宣德年距离吴渊颖已近百年,这项工艺的制造技术已逐渐达到成熟的阶段。

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和“宣德年制”四字款的铜掐丝珐琅器。器上的铜镀金装饰和当时一般铜镀金器的装饰相类。器物类型有:炉、瓶、盒、盘、杯等等,釉料色彩多蓝地,在铜掐丝花纹轮廊内有红、黄、白、绿等花色。也有以白色为主的。

铜掐丝珐琅番莲花大碗,白色地,上有红、黄、蓝、绿等色大花数朵,图案简练,色调鲜明,花朵饱满,枝蔓舒卷有力,是宣德时期比较突出的制品。这时期的仿古铜觚、尊等器和仿瓷形体的器皿居多。其中盈尺的重器,釉料坚实,镶铜浑厚,镀金灿烂悦目。

到了景泰年间这项工艺更为繁荣,产品有高与人齐的大觚,高约二三尺的尊、罍、壶、鼎等仿古铜器的器物。从体积尺寸来看制造技术又进了一步。在瓶、盘、炉、花插、炭盆、面盆、花盆、熏炉、灯、蜡台、盒等等器物上又出现了许多新花样。这时期的釉料与宣德时代相同的颜色有:天蓝(淡蓝色)、宝蓝(青金石色)、红(鸡血石色)、浅绿(草绿色)、深绿(菜玉色,有半透明的质感)、白色(车渠色)。宣德釉,光彩少逊于景泰。新出现的、为宣德时代所未有的釉料有:葡萄紫(紫晶色,有玻璃质感)、紫红(玫瑰色)、翠蓝色(在天蓝和宝蓝之间而色亮)。

景泰款铜掐丝珐琅缠枝莲觚,色彩夺目,光亮,如有一层玻璃釉,器不大而体重,并且掐丝匀实。磨光细润等等都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景泰蓝”这个名词也随着不断发展而著称于世。

景泰以后,有款识的器物传世不多。故宫藏品中有嘉靖款的盘、“大明万历年造”'宝蓝色地五色双龙鼎式四足炉。炉盖不用铜镀金镂空,而用珐琅镂空是这个时期的新做法。还有烛盘,淡青色地,只有黄、红、白色花苞。还有红、白、赭诸色花蝶炉,是这一时期的新图案花纹。赭色和淡青色是这个时期的新釉料。

明代铜掐丝珐琅器,无年款的传世很多,也都是景泰以后的产品,其中有不少出色的。例如故宫藏品中有瓜形灯座,与真实的大南瓜尺寸相若,下有铜镀金枝蔓作足,上有铜镀金叶蔓以承灯颈,瓜色在黄绿之间,绿叶黄斑,似画笔烘染。景泰款诸器中尚未见有此种做法。还有些器物,形式仿古铜而纹饰用花鸟,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无款器物中有些胎骨轻薄,采料滞暗,但也是明代的制品。

清代初期,武英殿造办处设有“珐琅作”后并人养心殿造办处。从故宫藏品来看,康熙时代的铜掐丝珐琅,无大发展,但胎骨厚重,釉料坚实,保持了明代官款器物的水平,而釉色不鲜明,有康熙年款的很少。到了乾隆时期,这项工艺和雕漆、织绣,百宝嵌等各种工艺美术品同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首先是制造范围的扩大。除继承以往的品种以外,大至丈许的屏风、桌椅、床榻、楹联、插屏、挂屏,小至笔床、酒具、砚匣、卷签、书画轴头等都有,室内陈设和用具无所不备。宫中和避暑山庄的庙宇内还有高与楼齐的珐琅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