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辛弃疾:23岁率50余人擒5万敌军首领,惊得皇帝三叹息

2020-10-10 16:55:35 作者: 文豪辛弃疾:

而后又著《九议》上呈宰相,进一步阐述了《美芹十论》的思想,这两部均是南宋时期不可多得的军事著作。但是辛弃疾的主张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甚至在朝中处处遭受排挤,最后只得致仕归隐,空余一腔热血回荡。

而辛弃疾之所以被排挤,是因为此时的朝廷内部,主和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对他们来说,只要自己过得安稳便可,至于那些平民百姓,谁爱管谁去管吧。

电影《辛弃疾1162》中谢苗所饰的辛弃疾

而辛弃疾这种极力主战的态度,是主和派官员最见不得的,这也致使他在朝廷之中处处受人排挤,造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局面。此外,辛弃疾的"归正人"身份同样使他在朝堂之上饱受歧视,所谓"归正人",是南宋对那些出生于北方沦陷区,而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在这种身份的影响下,辛弃疾最高也只做到了从四品的龙图阁待制。

此外,宋朝一直以来都把持着重文轻武的态度,这一点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而到了南宋时期,这种思想态度并没有得到扭转,这也是辛弃疾遭受排挤的原因之一。花甲之年再启征程,白发已生无奈没落

辛弃疾深知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刚正的性格不为朝廷所容,"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早已做好了归隐的打算。1180年,41岁的辛弃疾遭到弹劾被罢免官职,因此直接归隐田园。此后二十余年,除了短期出任过福建安抚使外,其余时间大都在家闲居。

电影《辛弃疾1162》中谢苗所饰的辛弃疾(左)

不知是天见犹怜还是命中注定,1203年,主战派把控了朝廷,极力主张北伐的韩侂胄重新启用了已经64岁的辛弃疾,任命他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让已经花甲的辛弃疾激动不已。

虽然在朝堂上饱受排挤,数次被贬,对朝廷失望不已,但是辛弃疾心中从未放弃过驱除金人,光复大宋的愿望。即便已满头白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便是辛弃疾此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电影《辛弃疾1162》中谢苗所饰的晚年辛弃疾

在镇江府期间,辛弃疾曾登临北固亭,举目四望,满目疮痍的江山映入眼帘,心中那份曾经的壮志凌云再次涌上心头,一时百感交集,挥笔写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这首千古名篇。

原以为自己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春天,不料最后遭到韩侂胄的猜忌。北伐前夕,辛弃疾被以"用人不当"为由再次被贬,辛弃疾报效祖国的愿望再次破灭。借词抒情,造就一代文豪

辛弃疾虽然在仕途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但是却在词曲一面上建树颇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写出了四十三年前,金军南侵,辛弃疾与起义军和群众在扬州奋勇顽抗敌军的壮烈场景,对比今南方的一片祥和,北方却是遭受苦恼的百姓和猖狂的金军,突出了如今的南宋朝廷不作为,懦弱无能的表现。

书法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一生著作颇多,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般安宁的乡村生活;也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般表达他对南宋人才的期望;更有"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这种对英雄的讴歌和自己内心的向往。

在两宋词人中,辛弃疾是现存词曲最多的人,达六百多首。他的词豪放不羁,以国家、民族为题材,借此来抒发内心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满江红·鹏翼垂空》、《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变现了辛弃疾恢复祖国大一统的豪情壮志;《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表现对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