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了不起的影响巨大的剧作家,娶了世界上最有名最漂亮最性感的女人,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问题?这恰恰都对所谓‘美国梦’的绝佳反省。实际上,回看《推销员之死》《都是我的儿子》,讲的都是这些事情,现在读来也有不少启示。”上周末恰逢阿瑟·米勒105岁诞辰,“阿瑟·米勒作品系列”丛书在“最高书店”朵云书院旗舰店首发。作家孙甘露、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诗人韩博围谈阿瑟·米勒作品跨越时空、经久不散的魅力。
今天我们为何需要重读阿瑟·米勒?喻荣军从演出角度谈到,2019年阿瑟·米勒突然又变得特别火,世界各地开始排他的戏。“对于中国的戏剧演出来说,他的剧本对演出来说只要有一个点能搭上,就能点燃我们二次创作的激情。”
“在悲剧的最高意义上,普通人跟国王一样,都是适于作悲剧描写的对象的。”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一直以这种理念作为创作的驱动力。他的作品往往以关注社会,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而闻名,其鲜明风格独树一帜,直抵人心的文字具有极强感染力,因此他也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推出“阿瑟·米勒”作品系列,含《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这五部奠定米勒戏剧大师地位的代表作,亦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
《推销员之死》刻画小人物的悲哀和“美国梦”的破灭;《萨勒姆的女巫》描绘人心惶惶、相互诬告的恐怖环境,呈现了善恶缠斗的现代寓言;《都是我的儿子》书写现代社会中的人性暗礁,揭开宁静生活假面下的平庸之恶;《桥头眺望》以一出家庭悲剧抓住外来文化者的痛脚;自传体剧作《堕落之后》是米勒对前妻玛丽莲·梦露的私人记忆。
米勒总是满怀同情地洞察普通美国人的内心世界,以作家的赤诚之心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动声色地 将其愉悦、希望、苦闷、痛楚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呈现在戏剧舞台之上。
韩博认为,阿瑟·米勒写的很多社会原型,不是人物的原型,是问题的原型。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对于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以《萨勒姆的女巫》为例,“书中那种猎巫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让每一个平凡的人开始互相撕咬,披着神圣化的外衣报私仇,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对一个人看不惯,对他的一句话,对他的穿着或者妒忌他的财富,整个社会大家可以想象乱成什么样子。”
马凌提到在竞争过于恶性,过于内卷化的今天,大家普遍感叹生活过于疲惫。而阿瑟·米勒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对此有了深刻认识。因为大萧条,阿瑟·米勒原本富有的家庭变得一筹莫展,他的哥哥不得不退学,他也刷过盘子,当过歌手。当时的他对于完全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有一种冲天的愤怒。针对《萨勒姆的女巫》中的案件,马凌谈到这个事件“混杂了太多人性的以及社会因素,阿瑟·米勒把人还原在社会关系当中来看,他认为人与社会是一回事,人脱离不了社会,社会脱离不了人,所以他才能通过一个家庭或几个人的命运悲欢,投射整个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