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岳飞同朝不同命,儒释道讲的因果报应体系,没有表面么简简单

2020-10-20 19:20:02 作者: 秦桧岳飞同朝

二,道教中的报应观。

道教中不只是有‘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的说法。还有一套独特的封神体系。

岳飞的功绩天下人有目共睹,所以死后必然被道教奉为神祇。后世也被历代加封追悼。

哪怕是祖宗为金人的清朝,乾隆也对岳飞大加推崇。

《清实录》记载:“谕令宋臣岳飞祠、明臣于谦祠、故尚书徐潮墓,赐钱赐钱镠祠扁、曰忠顺贻庥,岳飞祠、曰伟烈纯忠。”

反观秦桧,在岳飞庙在各地广建的同时,秦桧的跪相也相继出现。一位已然成神,一位却是千古罪人。

到底谁遭了报应,显而易见。

而且,在道教的《太平经》中,报应观念多应在宗族身上,并形成了承负说。

所谓,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行善反遭其恶,是因为继承了先人之恶;而行恶反得善终,是因为先人积德行善的结果。

这对华夏文明中的宗族观念影响很大,也便是荫泽后代的由来。

岳飞的后代被历朝厚待,而秦桧的后代则苦难不绝。正应了承负说的报应观念。

最后,咱们还要了解一下现世报的概念。

三,什么是现世报?

前文中我们说过,佛教讲的因果律并不等于报应观。而从历史上说,原始佛教中虽然有六道轮回,但并不存在灵魂不灭和转生的概念。

注意,转生和轮回并非是同一个概念。

而汉传佛教为了适应中国发展,而做出的主动性改变,加入了灵魂不灭和转生的概念。做出这一改变的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大师,便是如今净土宗的开派宗师。

原始佛教中强调缘起和无我。尽管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流转,但‘我’并非是‘我’,而是一种假象。轮回的载体并不固定,而是一种由因缘而生,由五蕴聚合的产物。

简单解释,六道轮回中的‘我’,都是假象,没有灵魂概念上的主体。

而到了东晋时期,慧远大师将灵魂不灭和转生引入了佛教。这样一来,‘我’便成为了轮回的主体,世世代代在轮回中流转,这样更容易被灵魂哲学笼罩的东方文化接受。

这便是转生和轮回的本质区别。

所以,佛教中原本不存在的现世报,由此诞生了雏形。

而到了明朝时期,现世报的概念得到了发展。

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便是《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

袁了凡本名袁黄,明朝思想家。对于现世报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论述。他本是一名儒家弟子,对于宿命论深信不疑。

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仁义道德可以求得,功名利禄只在天成。

但后来,袁黄遇到了一位佛教高僧,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这位大师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的对袁黄的启示,便是现世报的最精辟的解释——一切唯心造。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心,任何事都可以得成。只需对愿望进行回向(还愿)。

从那以后,袁黄制定了三个计划。第一求登科,立誓行三千件善事;第二求子,立誓行三千件善事;第三求进士,立誓行三千件善事。

然而,这三个愿望都满足之时,他许下的九千件善事就成了难题。

正在发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菩萨开示:善行心切,一行可当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