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用推恩令削弱诸侯,为何没有人能起来进行抵制?

2020-10-21 08:01:47 作者: 汉武帝用推恩

推恩令实行的背景要结合整个西汉王朝的历史来看。对于西汉王朝,其早期政权是非常脆弱的。刘邦虽然在楚汉争霸中击败项羽,但是这并不是刘邦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多个异姓诸侯与刘邦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这些异姓诸侯王来说,刘邦不过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刘邦一直到去世之前,都想法设法消灭这些异姓诸侯王,很明显刘邦这是为儿子和王朝谋划未来,当然他做到了。为此,刘邦特意留下遗训,异姓不得称王,而自己将刘姓子弟分封到各地为王。刘邦这样做,目的也是让这些刘姓地方诸侯能够在朝廷出现危机的时候,“收夹辅之效”。

只不过可惜的是刘邦去世以后,掌握大权的吕后第一个打破刘邦的遗训。吕后能力强,威望高,权势无人能及。吕后死后,掌握大权的是跟着刘备打江山的功勋集团。后面的汉文帝也是功勋集团中的周勃、陈平拥立的。可以说汉文帝继位,是功勋集团和诸侯王妥协的结果。为了树立代王的大宗地位,向天下万民导演了一场群臣劝进的刘恒即位戏。从劝进人员的名单看来,大部分是功勋集团,而诸侯王并不支持,其中就缺少了楚王刘交、吴王刘濞、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等宗室巨头。

对于后来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来说,他们面临两个巨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刘姓诸侯王的威胁,第二个就是朝廷内部的功勋集团。从整个历史进程来说,汉文帝、汉景帝以及后来的汉武帝都是在尽力压制着两股势力,加强自身的皇权。对于皇帝来说,为了取代功勋集团和诸侯,他们重用儒士。为此,功勋集团中的代表周勃两度被罢相,甚至他还被关入监狱,刘姓诸侯发动的七国之乱被镇压。

推恩令不过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解决诸侯对朝廷的威胁。首先,经过前两代皇帝的努力,朝廷的权力足够大,诸侯王和功勋集团是没有实力对抗的。按照以往的管理,朝廷多半找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让这些诸侯王和功勋受到惩罚。这种前提条件下,推恩令才能够得以实行。从诸侯的角度来看,推恩令把封地分封给各个儿子,总有一两个儿子幸存下来。因为当时朝廷权力大,诸侯毫无地位,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等到武帝后期,朝廷权威不在,实际上很多诸侯就不执行推恩令了。任何政策,说到底背后都是权力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