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之战中,明军是如何打破后金的不败神话取得胜利的?

2020-10-29 16:05:53 作者: 宁远之战中,

努尔哈赤见袁崇焕铁了心地想要守卫宁远,于是,在二十四日发动了对宁远城的总攻。在努尔哈赤的亲自督战下,八旗军像潮水一样涌向了宁远城墙。袁崇焕从容不迫地安排部下防守,暂时抵挡住了后金军的攻击。不料,努尔哈赤见久攻不下,直接给部下下了死命令。

后金军不要命地冲向城门,迅速在门上凿出了一个洞。袁崇焕见状,赶忙命人将洞堵上,这才没有让后金军趁虚直入。这一天,后金军攻城攻至深夜,但始终没能撼动宁远城。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只好鸣金收兵。到了二十五日清晨,还没等部下休息好,努尔哈赤便再次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经过昨天的战斗,明军对八旗军的惧怕少了很多。而且,明军也看出来了,八旗军强在陆战,并不擅长攻城。在袁崇焕的指挥下,明军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看着部下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努尔哈赤在心痛之余,不得不令后金军后撤五里。

二十六日,后金军虽继续发起攻击,但明显已经失去了锐气。据说,努尔哈赤在这天的战斗中被明军炮火所伤。因此,后金军被迫全军撤退。

后金军没有在宁远城占到便宜,转而攻打起觉华岛。觉华岛的守军虽然迅速布置了一条长达十五里的冰壕,但是,还是没能阻挡住后金军的进攻。后金军占领觉华岛后,将岛上的一万四千多名军民全部杀死。这时,明将毛文龙趁机突袭后金军的老巢,逼得努尔哈赤回师援救。

自此,宁远之战宣告结束。

不久之后,努尔哈赤因病而死,辽东局面获得了暂时的安定。努尔哈赤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便开始行军作战,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几乎没有失败过。无论是女真、蒙古还是明朝,都对百战百胜的努尔哈赤深为忌惮。但是,他竟然败在了书生袁崇焕的手中。而且,是在兵力三比一的绝对优势之下。

其实,努尔哈赤败的并不冤枉,他之所以失败,完全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目空一切,过于骄傲:

努尔哈赤在辽东一带横行霸道,敢与他硬碰硬的明军实在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他便对明军的战斗力不屑一顾起来。当了解到宁远守将袁崇焕是一个书生之后,他更是没有将宁远的两万守军放在眼里。殊不知,自古以来骄兵必败,何况袁崇焕是一个用兵奇才呢。

第二、后金军队不重视火器。

八旗兵虽然很是剽悍,但他们的装备并没有明军先进。而且,他们身处蛮夷之地,过分地崇尚肉体力量,对火器往往比较轻视。就算是想要获取大炮一类的武器,但也没有购买的途径。而明军则不同,宁远城配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红衣大炮。这种大炮的毁灭能力极强,尤其是用来守城的时候。

第三、后金军对宁远的整体情况一无所知。

作为一名成熟的军事家,努尔哈赤一直很重视战前信息的收集。攻打抚顺、辽阳的时候,他总是事先派出奸细潜入城中,然后里应外合攻下城池。可是,在宁远一战中,熟悉后金策略的袁崇焕早就将宁远城中的奸细揪了出来。

这样一来,努尔哈赤对宁远城的火力状况、兵力部署一无所知,还未开战便已经输了三分。

后人在感慨袁崇焕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不禁对后金军的行为心生疑惑。努尔哈赤既然想要扩大地盘,那么,为何非要南下,而不去攻打蒙古呢?要知道,明朝的山海关可是很难被攻破的。

其实,努尔哈赤也不想南下,他也是被逼的。

据学者统计,在中国古代,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战争都是在气温大范围的降低的时候发生的。明朝末年,气温大幅度降低,土地产出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少。当时,明朝大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不能再满足民众的生存。为了让治下的民众吃饱,明廷严令禁止粮食外运,对于偷偷将粮食走私到后金的商人更是严惩不贷。

而越往北越冷,努尔哈赤的部落也深受气候的影响。他们的耕地面积本就少,明廷又切断了粮食贸易,除了发动战争之外他们别无选择。要发动战争,就要选择战争目标。在努尔哈赤眼中,周边的朝鲜和蒙古比自己还穷,根本没有粮食可抢。明朝虽然实力较强,但毕竟地大物博,完全可以满足后金的生存。于是,他便不断地在明朝的边境制造摩擦,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