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朋友久别重逢,酒足饭饱写下一首诗,中年人读后不禁落泪

2020-10-29 22:28:32 作者: 杜甫与朋友久

唐诗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不朽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仿佛唯有宋词能与之争辉。李白和杜甫两位顶级诗人,犹如两个武林高手,他们以笔为剑,在诗坛上占据无人能够撼动的地位。年轻时喜欢李白的诗歌,那种飘逸洒脱的情怀,总能让人热血澎湃,恨不得站在瀑布之上,观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

随着岁月流逝,社会阅历也逐渐丰富,经历酸甜苦辣之后,仔细品读杜甫的作品,会觉得越来越有味道,他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愧为备受追捧的“诗圣”。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去世于公元770年,仅有五十八岁的寿命。假如他从十八岁开始写诗,创作生涯也就四十年。

根据史书记载,杜甫留存至今的诗歌大概有一千五百首,平均每年将近四十首,属于非常勤奋的诗人。更重要的是,杜甫的诗歌质量很高,《唐诗三百首》当中,收录了杜甫三十八首诗,数量上稳居第一,诗仙李白都要稍逊一筹。但凡对诗词有一点了解的朋友,基本上都能吟诵出杜甫的诗句。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绝对是家喻户晓。还有那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岁孩童都会背诵。俗话说,古代文人大多郁郁不得志,才华横溢的杜甫也不例外,一心想报效朝廷,却始终没有机会。

杜甫年轻的时候,也曾放荡不羁,追随偶像李白的步伐,到各地游山玩水。后来,杜甫看到黎民百姓生活不容易,他的思想开始转变,写诗风格也发生变化。骨子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作品当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那句振聋发聩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足以看出杜甫的格局。

唐肃宗乾元二年,此时的杜甫年近五旬,因仗义执言,结果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内心相当憋屈,请假前往洛阳散心。一段时间后,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径奉先县。想起少年时期的好友卫八处士,此时就住在奉先县城里,杜甫暂时停住脚步,顺便到卫八处士家里做客。

或许你感觉很奇怪,为何会有人叫“卫八处士”。处士指的是隐居不仕的人,也就是说,杜甫的这位姓卫,在家中排行第八。昔日好友多年未见,早已不再是曾经的少年,卫八设宴款待杜甫,必然少不了美酒佳肴,酒足饭饱之后,多愁善感的杜甫写下一首诗。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基本没有生僻字,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看重,以及对人生多离别的感叹。“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那时的他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转眼间两鬓斑白。接下来的“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说明两人二十年未见,虽然物是人非,但友情丝毫没有减少。

想当年,杜甫和卫八分别的时候,卫八还没有成家,如今已为人父,儿女成群。“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四句诗,彰显了卫八热情好客,酒逢知己千杯少,连喝十几杯,一点醉意都没有。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说明杜甫只能短暂停留,明天就要启程。

相聚时间太短,还有很多话没讲,一旦这次分别,估计此生很难相见,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虽然杜甫的这首诗略显冷门,但充满真挚的情感,中年人读后不禁落泪,容易对过去的人和事产生思念之情。各位看官,你有没有那种多年未见,友谊却不减半分的朋友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