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没有学习过帝王之道

2020-11-03 10:27:22 作者: 崇祯皇帝朱由

渴于用人:能够用人不疑,却不能始终不疑

实际上,明朝末期并非无人可用,陈奇俞、洪承畴、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赵率教等人均可堪一用。然而,正是由于崇祯没有经过系统性培养,其在用人方便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做到用人不疑、选拔贤良,但却不能做到始终不疑,往往因急功近利而频繁更换,正如张岱所说“黑白屡变,捷如弈棋”。

纵观崇祯朝,他的确曾经重用过一批贤良之才,然而却往往在看不到效果之后,便又会迅速否定掉之前的决策,再度更换人选。崇祯前后执政不过十七年,然而却先后更换了五十多位阁臣,导致朝政极度混乱;而前线将领更是走马观灯一般的频繁撤换,结果空耗本就不宽裕的财政,反而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平定农民起义时,崇祯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结果虽然数次重创农民军,却始终未能将其彻底剿灭,反而使其总能起死回生。再如任用袁崇焕方面,袁崇焕一句“五年平辽”便换来了巨大支持,崇祯一度是要权给权、要钱给钱,甚至在其擅权杀死毛文龙之后也没有降罪,但就因“己巳之变”的爆发,导致崇祯对其失望到极点,又将其迅速处死,结果导致辽东局势再度恶化。

崇祯的用人策略,与其不懂帝王之道有着极大的关系,信任你时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猜忌之时又动辄下狱处死,这两种态度都太过极端。

骤于行法:乱世当用重典,结果变成孤家寡人

崇祯即位之后,完全遵循了太祖朱元璋的“乱世当用重典”遗训,对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要求即位严格,他规定定期对官员的政绩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审查基本合格的官员罚俸禄降级处理,不合格的轻则罢官坐牢,重则流放杀头。

“乱世当用重典”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得好,自然会大大改善朝廷面貌,提升施政效率,然而一旦用不好,便会变成苛政暴政。可惜的是,由于崇祯并不懂得帝王之道,再加上太过急功近利,他便属于没有用好的一类。例如在清缴欠税来说,有的官员为了避免受罚,便用尽各种方式盘剥百姓,使得百姓更加雪上加霜,但由于完成了任务,反而会得到嘉奖,于是更多的官员加以效仿,这岂能起到好的效果?

崇祯的洁身自好和刚愎自用,导致几乎每天都要有人受罚,朝廷官员人人自危,以至于到最后满朝上下无一人为他分忧解难,尽管他口中恨极众臣,喊到“文武大臣个个可杀”,却没想到造成这样结果的恰恰是自己,最后落成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综上所述,严格来说崇祯并不算是一位昏君,而只是一位没有经历过系统培养,才能较为平庸、不懂帝王之道的君主,结果因为他的勤勉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可以说“虽非祸国之主,却是亡国之君”,这是崇祯的悲哀,同样也是明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