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2020-11-04 07:13:22 作者: 鸭绿江畔,永

每集纪录片以一位抗美援朝亲历者的讲述为主,辅之以抗美援朝史料画面等。为吸引各年龄段的受众,他们根据不同播出平台,分别制作、精准推送相关视频。如时政新闻类节目,每集时长为5分钟左右;短视频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在央视纪录频道则推出时长45分钟的节目。

“我们就像打仗一样,同时间赛跑。”《铭记》栏目编导之一、丹东电视台记者张萍说,在采访韩德彩老英雄的过程中,老英雄紧紧抓住她的手,反复说了好几遍“再晚,就来不及了”。

同张萍一样,《铭记》栏目的主创人员怀着一颗赤诚初心加入采编队伍,让采访活动变成一次“关爱最可爱的人”公益活动。在完成摄制任务的同时,他们还为采访中了解到的生活困难、身患重病的志愿军老英雄、支前模范募集慰问金或慰问品,送去温暖和关爱。

如今,《铭记》栏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一些中央媒体提出合作意向,多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提供采访线索。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表示,《铭记》不会止步,他们将继续采访下去,把它打造成一个红色文化公益品牌。

丹东军分区政治委员李军说:“对健在的志愿军老英雄加紧进行抢救性采访,通过亲历口述,并结合史实,还原历史原貌,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就是希望尽可能地展现老英雄们走过的峥嵘岁月,向最可爱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110处红色纪念地挂牌

代代相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我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次,在断桥边我仿佛看到了他和战友年轻时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样子。想到他们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国庆期间,前来丹东旅游的湖北游客张庆业激动地说,在他身后,霓虹闪烁的鸭绿江断桥游客不断,远处传来阵阵气势磅礴的红色歌曲合唱,岁月如此静好,仿佛遥遥致敬那些曾为祖国负重前行的志愿军将士。

“这是上河口铁路桥遗址。为守卫它,我和家人为志愿军上山拉过炮、打掩体、送弹药;为守卫它,志愿军高炮打下过入侵的美军战机。这座桥为志愿军赴朝作战开辟了一条运输通道。”10月2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81岁高龄的李凤彬老人正为游客讲述年轻时护卫铁桥的故事。

在丹东,红色景点有了银龄志愿者,不少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还有了铭牌。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该市为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安装铭牌活动后非常感动:“在当年抗美援朝的地方竖立铭牌,让人们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这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大家不忘历史,代代相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为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国防教育模式,丹东市委、市政府对110处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纪念地进行全面修复,推出“一馆多址”抗美援朝连线红色游,为社会各界开展国防教育提供平台。

重新修复开馆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指挥机关旧址、空军指挥所旧址、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旧址、钢铁运输线起点上的两座桥梁旧址、大山深处的抗美援朝后方基地……110处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和纪念地挂牌活动正在推进,不久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客眼前。“在深入挖掘我市红色史料、红色革命遗迹遗址和红色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做的,我们要把讲好丹东红色故事的系列工作坚持下去,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立德树人,告慰197653位志愿军先烈英灵。”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说。

“1950年10月,志愿军炮兵第1师入朝前夕,在丹东集结待命,进行战前动员,战士们群情振奋、斗志高昂。时任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被战友们高涨的战斗情绪所感染,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心狼》(后被谱曲并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里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的诞生地。”在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馆长解本胜讲述完麻扶摇创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故事后,带领游客一同唱响那熟悉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