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大郎:一个值得同情的弱者

2020-11-04 08:01:52 作者: 《水浒传》武

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是个连名字也没有的人,“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他只在《水浒传》第二十三和二十四回书里出现。

他的生活平庸。他自食其力,靠卖烧饼度日。当时有一个大户人家,员外喜欢潘金莲,但是潘金莲不从。员外为了泄愤,倒赔些嫁妆,不要武大一文钱,把潘金莲白白地嫁与他。这种不相称的婚姻,对武大和潘金莲来说,都是意外的,是不合理的生活对他们的捉弄。当时他们周围一些人对他们的婚姻的看法是,“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不相称的婚姻,自然不会有好结果的。

武大“懦弱本分”,正直诚实,希望过着平稳的劳动的生活,但潘金莲“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便招蜂惹蝶。武大在清河县住不下去了,只好搬来阳谷县。在阳谷县虽然遇上了分别多年的兄弟武松。这个远近闻名的打虎英雄,其实可以做武大的保护人。但生活都是复杂的,它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潘金莲看见一表人材的武松,更加产生对武大的不满。她萌起对武松的爱慕感情,被武松严辞痛斥。之后,在王婆的撮合下,潘金莲与暴发户西门庆勾搭上了。缺乏自卫能力的武大,对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行径十分气愤,不顾一切前去捉奸,结果被西门庆踢成重伤,接着被奸夫淫妇合谋毒死。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剧的一生。

武大郎在《水浒传》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作者所以把他写成为对生活的压迫采取逆来顺受的弱者,主要的是为了烘托武松这个生活中的强者。你看,由于武大郎被害死,使武松在阳谷县大显英豪,“钢刀响处人头滚,宝剑挥时热血流”。他先杀潘金莲,后摔西门庆。接着下去是“威震安乎寨”,“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继而上二龙山“落草”,演出了一出出使人惊心动魄的场景。武松这个敢打天下不平的刚强铁汉,在那个受欺压不敢吱一声的武大面前,显得更加威风凛凛,咄咄逼人。

《水浒传》的作者在写武大这个微不足道的人物时,并不是漠然置之,而在描述他悲剧命运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深切的同情,对他为人处世的一些好品行给以充分的肯定。

武大郎本分厚道。他听潘金莲说为隔壁王婆做衣裳,吃了王婆的酒饭时便说道:

“阿呀!不要吃他的,我们也有央及他处。他便央你做得件把衣裳,你便自归来吃些点心,不值得搅恼他。你明日倘或再去做时,带了些钱在身边,也买些酒食与他回礼。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休要失了人情。他若是不肯要你还礼时,你便只是拿了家来,做去还他。”

这话说得通情达理,与人为善。与王婆那种以邻为壑一心只想算计别人的恶劣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潘金莲倾心于武松,遭到拒绝,恼羞成怒,在武大郎面前说武松如何调戏她。武大郎压根不相信。他说:“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从来老实。”武松去东京前嘱咐他卖炊饼要“迟出早归”,以免发生意外的祸事,他认为这是“金子言语”,无论潘金莲怎样辱骂,他照做不误。他与武松这样真挚的感情,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很难得的。

像武大郎这样一个心地善良守本分的人,都不为社会所容,使人分外地感到奸夫淫妇的可恶,不合理的古代社会的腐朽性。《水浒传》的作者写武大郎的善良厚道,使人更憎恨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等丑类。

武大郎在《水浒传》里着墨不多,但他的悲剧命运却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并历来为人们所同情。民间流行着这样的歇后语:

“武大郎卖炊饼——晚出早归。”

“武大郎叫——松人到家了,”

“武大郎捉奸——反被害了性命。”

“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