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皇帝是“九五之尊”?看他身上的龙袍就知道了

2020-11-04 10:27:40 作者: 为什么说皇帝

龙袍是皇帝的朝服,经历了一些演变后逐渐将专用颜色定为了黄色,图案定为了龙。但关于龙袍颜色的演变,始终离不开古人对“五德”的信奉。如:秦始皇嬴政龙袍的黑色可是很有讲究的。按照“五德”的说法,周朝是火德,秦朝取代周朝,就是水克火。而在颜色的对应上,水对应的就是黑色。

后来,唐朝皇帝下了一道命令,黄色只属于皇家所有。于是,黄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和民间断了缘分。而龙的图案数目,基本为九条,古代帝王都相信“九五之尊”的说法。“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数,而“五”居中,这一点在宫廷建筑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周易·乾》中有句话:“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就是:飞龙遨游于天际,有利于见到大人物,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用品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不过,“九”是一个奇数,如何化解对称性的问题呢?

只能将第九条龙绣在衣襟里。当时,有八条龙分别绣于前胸、后背、左右肩及膝盖前后。而清朝的皇帝对自己的衣服更是认真,在《清史稿·舆服志》里,就龙袍的形制、制作工艺及色彩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交襟处有一条行龙,领前后及袖端则是正龙。

然而,不是所有龙袍都会遵守这个“规定”。明朝那位“懒政”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他的龙袍上可是绣了十二条龙,龙绣在一个圆形的中间,被称之为“团龙”。其实,明朝的皇帝各有特色,而万历龙袍上的龙还不算多,明世宗龙袍上的龙,几乎是万历的7倍,一共81条。

这有什么说法吗?

九九之数,衣襟上的龙纹是36条。

其实,龙数量的多少终归还是彰显帝王的一个尊贵身份。在明朝,龙袍并非皇室的专属,郡王以上的人都可以穿,只要不是黄色就可以。而明朝的官员,如果得到皇帝的亲赐,在穿时必须“挑去一爪”,以示区别。只是名字不同,称作“蟒袍”,是明朝职官的常服。

可见,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似乎就是帝王家的专属。

如《周易·乾》的那句话,靠着数字“九五”将皇权和“龙”有了联系。只要是皇家的东西,都会冠以一个“龙”字,如:龙椅。除此之外,龙袍上还会绣上各种赋予寓意的纹饰,有些图案民间从没出现过,如“十二章图案”。自它出现以来,就是皇家的专属纹饰,一直到封建帝制的灭亡,只用在帝、后的服饰和少数亲王、将相的服饰上,从未在民间出现。

另外,龙袍上还少不了蝙蝠纹、牡丹纹和吉祥八宝纹及五彩云纹。

据史料记载,清朝皇帝的龙袍,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称作“水脚”。水脚之上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其实,通过这些图案的装点,将皇帝的心思都一一绣在了一件衣服上,希望他的江山“万世升平”。

只是,有时希望和现实的差距还是蛮巨大的。

在皇帝的龙袍制作前,这些龙纹是需要提前设计的,皇帝点头后,方能去制作。不过,对比这些龙纹,还是能明显看出不同。清朝后期几位皇帝龙袍上的龙纹,和初期时相比,精神气差了很多,缺了点张扬。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国力的强弱影响着各个方面。

而皇家的权力,就是这样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宣扬和加强的,同时,禁止民间使用以示区别,身份等级高下立判。可在现在看来,这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手段罢了,借助一种“想象”出来的形象,甚至,还略带“神话”的渲染,百姓争相膜拜,让自己的统治更为平稳。

虽然,古人很有智慧,但衣服的装点既要美观,还要体现出君主的权威,如何巧妙地实现“九、五”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