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韩遂势力的败亡就是一个例证,而我所说的可进可以退,是指占据关中的势力一定要实现向周围地区的扩张,也就是有能力掌控陇右、河西地区(大致就是当时的凉州)、益州(粮草基地)、河东地区(东进跳板)。
掌握着三个地区,可以保证关中势力有充足的优质兵源战马补充,也可以有足够的钱粮支撑,占据河东,一来是减小其他势力对关中的威胁,也可以让关中势力拥有东进的选择,不然的话,关东诸部主要扼守函谷关一线,想要东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再来看看董卓是怎么做的,在迁都之初,董卓暴虐行为的确惹得天怒人怨啊,但是众人忌惮于其军事力量,也不敢怎么样。
《三国志.董卓传》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后汉书.董卓传》宁辑将军段煨乃具服御及公卿以下资储,请帝幸其营。
董卓入主关中之初,一度出现了物价奇贵的局面,粮食不够吃了,这是他强行迁都,又大肆搜刮财物的必然结果,不过董卓也算是有点脑子,在看到这个局面后,他曾派遣段煨奉命屯兵华阴,发展农业,后来汉献帝东归但是,路过段煨驻地,物资供给是充足的,可见这是有效果的。
而像段煨这样的人,应该是一批人,毕竟董卓是打算在关中立足嘛,没吃的就别谈什么大业了。
同时董卓的确开始着手影响关中周围的地区了,他引来马腾韩遂的主要目的就是得到凉州读取的支持,让关中后方有一个强力的依靠,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力量东出。
《三国志.刘二牧传》董卓使司徒赵谦将兵向州,说校尉贾龙,使引兵还击焉,焉出青羌与战,故能破杀。
而且董卓也是打算趁着益州内乱之际,捞取油水的,他有灭了刘焉的心思,以夺取益州,有益州这个天府之国的钱粮支撑,在关中的董卓实力就会越发的稳固。所以说董卓在派兵征讨刘焉的同时,还说服刘焉的部将贾龙,意图夹击刘焉,只是刘焉将其击退了。这件事发生在初平二年,也就是董卓被杀的前一年。
话说回来,在董卓积极想要影响凉州和益州的同时,他在河东之地也是有影响力的,
《后汉书.董卓传》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奉兵败,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略宫人入弘农。
董承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的时候,曾经向河东的韩暹等人借兵,韩暹和杨奉还是有些交情的,而杨奉投靠于李傕之下,可以说在董卓时期,利用封赏也好,钱财也罢,董卓是相对容易就可以把韩暹等人拉拢到自己阵营的。
《后汉书.董卓传》辅分遣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将步骑数万,击破河南尹朱俊于中牟。
再者,董卓虽然西迁长安,但是还对关东保持着一定的军事威胁,这是一个态度,可以说董卓如果有曹操的能力,不搞暴虐的那一套,以关中为根基,择机拿下凉州和益州,再向东进取河东之地,那么中原之地应该是唾手可得,慢慢经营的话,一统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董卓弄得天怒人怨,最后也只有被诛杀的结局了,而董卓时候,旧部混战啊,以吕布等人出逃为标志,董卓时期的势力逐渐走向分崩离析的态势,因此后面的关中,也就没有足以强大到独自掌控关中的势力集团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董卓传》《后汉书.董卓传》《三国志.刘二牧传》《三国志.钟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