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不服从清廷的撤藩政策,回老家做个“富家翁”?

2020-11-09 12:09:14 作者: 吴三桂为何不

吴三桂是明朝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的外甥。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皇太极发动了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途中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被迫降清,吴襄因此被打入大牢。明朝无将可用,只好擢升吴三桂为总兵,带兵驻守宁远城(今辽宁兴城)。明崇祯十五年,松锦会战中明十三万军队损失过半,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吴三桂收拾残部退守宁远城。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至死不退,自缢于煤山之上,明朝灭亡。李自成派人多次招抚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但因农民军的“劫富济贫”、“追赃助饷”政策导致吴三桂之父吴襄及吴家三十八口被李自成斩杀,最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在清军及吴三桂的联合夹击之下惨遭失败,吴三桂为清军扫平大明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朝统治者为了统一中原,充分利用汉族降将的力量,同时也是为了稳定人心,平衡汉族与满族将领的关系,先后封降将孔有德为定南王镇守广西、耿仲明(耿精忠祖父)为靖南王镇守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顺治七年,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李定国攻破桂林,孔有德放出自己的一子一女,令人火焚靖江王府,自己拔剑自刎与王府付之一炬。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逃跑过程中被明军斩杀,而其女孔四贞逃到北京搬救兵。孝庄太后哀怜其孤苦伶仃,将她收养在宫中,并收为养女,传闻死后被葬于现在西三环与复兴路口的公文坟。孔有德绝嗣,爵位被解除,四藩成为三藩。

清朝初期在南中国设立三藩本就是为了安宁边疆,采用“以汉制汉”的方针来平定南明小朝廷和打击反清势力,免除朝廷的后顾之忧。然而,随着国内反清集团的覆灭,三藩手中的权力逐渐增加之后,对权力的欲望也逐渐膨胀起来。三藩各据一方,手握重兵,势力极大,特别是吴三桂在云南地区实行专卖政策,甚至还自己铸造钱币。不仅如此,吴三桂仍然理直气壮向囊中羞涩的清政府狮子大开口,索要军费开支,每年耗饷最多时达900多万两,平时亦不低于数百万,国家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被吴三桂等人要走。纵然如此,吴三桂仍不满足,还逼迫清政府让云南、贵州两省的官员都听任他的差遣,并允许他将自己的亲信派到云贵各地去任职,将云贵之地成为他的小王国。

康熙皇帝亲政以后,他清醒地意识到,吴三桂绝非宋朝功臣可比,仍是唐代藩镇之流,严重危害着国家的统一,必须要将三藩这个毒瘤剪除。而此时的吴三桂已过耳顺之年,其子吴应熊又是清廷驸马,他为什么不学习宋朝开国功勋石守信将兵权交还朝廷,拿着朝廷赐予的金钱和荣誉,回到老家做个“富家翁”,反而要冒如此大的风险起兵造反呢?

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相互并不信任

吴三桂之所以要降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想借清兵之手,发动对李自成的战役,替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但是,从心底里,吴三桂并不是真心降清,所以,李自成兵败之后,南明小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封他为蓟辽王,而吴三桂也欣然接受了。清朝初年,清廷曾以大明臣属的名义公开寻找崇祯之子,声称会将崇祯之子立为正统。然而,当崇祯第三子朱慈炯被找到后,清廷又出尔反尔,声称此人是假冒的崇祯后裔,并将其处死。特别是南明小朝廷的覆灭,天下的反清势力失去了正统性和号召力,让吴三桂人骑虎难下,只能在攻入缅甸后,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并其绞死,向清朝表决心。

当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的时候,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撤藩的决定,令吴三桂等人都退居辽东。正如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所说:吴三桂一旦拔寨而起,离开云南,踏入内地,就是虎落平阳,那个时候,他非但不能威胁朝廷,反而要顺从各地督抚的安排。朝廷待他们进入内地以后,尽可以将他们拆散。总之,吴三桂不下山,朝廷求着他;吴三桂一下山,他就得求着朝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