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古建筑
由此可见,李暠在建国之后,选择了和诸葛亮相仿的政治路线,即以正统为由,以弱者的姿态强调进攻,并依靠这样的攻势来缓解自己的防守压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这种相似的处境,可能会让李暠与诸葛亮产生惺惺相惜之感,由此发展出喜爱和敬重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李暠对于后人教育的重视
在魏晋时期,诸葛亮除了政治家的身份之外,其对于子女的严格教育也被当时的人们广为推崇。而李暠在看到了前凉张氏的没落之后,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十分看重,因此其经常用诸葛亮教育子女的话语来训诫自己的后人,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出色的人才。李暠本人不但为自己的子孙请到了极为优秀的老师,甚至还亲自撰写了《诫子书》来对他们进行教导:古今之事,不可以不知。苟近而可师,何必远也?览诸葛亮训励,应璩奏谏,寻其终始,周孔之教,尽在其中矣!为国足以致安,立身足以成名。
不过迫于当时的形势,李暠早早地就将西凉的军权交给自己的儿子们掌管,这导致这些军旅习气极重的青年人无法体会李暠希望他们以仁德治国的深意。在李暠去世之后,其子李歆继承了西凉的统治。不过长期的军旅生涯,让李歆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这对于处于相对劣势的西凉来说自然是错误的,而其最终也被北凉雄主沮渠蒙逊所杀,西凉也在不久之后灭亡,可以说李暠对于子女的教育还是不甚成功的。
西凉末主李歆结语
李暠作为西凉的开国之君,他深知自己能够建立起西凉这样的割据势力,完全是依靠士族的支持。因此其在登基之后,为了笼络这些士族官员,便提出了以仁义治国的政治路线,并且崇奉东晋正统,在这样的前提下,将诸葛亮列为人臣楷模并进行推崇显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李暠采取的政治路线也和后期的诸葛亮如出一辙。他们在列强环伺的环境下,只能高举义旗,采取进攻的姿态,来试图震慑周边的敌人,并为后方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这样的选择下,想必李暠对于诸葛亮的无奈与坚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涌现出了更为真挚的崇敬之情。
而且李暠还将诸葛亮对于子女的教育视为模板,并身体力行地教诲自己的子孙,希望他们能够明白仁德的重要性。但是李暠显然做得还不够,最终李歆的穷兵黩武让西凉被北凉吞并,让李暠收复中原的理想成为了泡影。
参考文献:
【1】《十六国春秋辑补》
【2】《晋书·凉武昭王李暠传》
【3】《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