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指哪五国?为什么说春秋时期的演变是造就华夏的根基?

2020-11-10 17:40:11 作者: 春秋五霸是指

楚庄王,便是后世所称五霸(照最普通的说法,五霸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中的末了一个。“问鼎中原”就是楚庄王想要取代周室的典故,楚庄王打到周都附近,周王派大臣来慰问,楚庄王问:“周王室的九个鼎有多重?能不能让我称称?”(九鼎相传是大禹所制,为王权的象征,相当于后世的“玉玺”)很简单的一句话,意思却相当于“周室做天下共主的位置是不是不够格了?该我楚国来做天下共主了吧?”周王派的这个大臣很有一套,顾左右而言他的回答道:“周室的寿命算过是有八百多年的,现在还差几百年,所以,目前这个鼎对楚王您来说可能太重了?”意思就是周室还是对天下很有号召力的,虽然衰弱了,想取代它也不是那么容易。最后楚庄王迫于国际形势,也只能放弃问鼎天下,不过楚国也算称霸诸侯,强大无比了。

春秋中后期基本是晋、楚两国带着各自的一帮小弟你来我往的打打杀杀、争夺地盘,这跟古惑仔真没太大区别,无非就是一个以国家的名义,一个以帮派的名义。

春秋后期,晋楚争霸的结果是晋国派人扶助吴国作为南方楚国的对手,楚国又扶助更南方的越国作为吴国的对手。吴攻破过楚都,后来越又灭了吴,吴、越借此崛起,各自成为称霸一时的诸侯。

二、

综合起来说,春秋时代所表现的特点共有四项:

第一点是种族的混合和中华民族的成立。夏、商、周三代是我们民族的核心,然而这三代却是三个不同的种族。周人起于陕西,那地方大约本是夏族的根据地,他们又或者与夏族有些渊源,所以他们自称为“夏”。因周人势力的扩张,“夏”的一个名词就渐渐成为中原民族的通称。春秋时中原人常常自称“诸夏”,而称与他们异类的民族为“蛮、夷、戎、狄”。——于是“夷”“夏”两族对立的观念才确立了。那时异族中最强盛的,南方有楚,北方有狄。狄族由被抗而分散,楚人由被攘而同化。到了春秋末年,北方的狄族尽被晋国并吞,东方的夷族也被齐、鲁等国所征服,西方和中原的戎族早已衰微,被晋、秦、楚等国所瓜分,而南蛮的楚在这时也已变化成诸夏的一分子了。上古的许多不同的种族,就是在春秋时代混合而成立了一个整个的“中华民族”。

第二点是中国疆界的扩大。到了春秋之末,北到燕、代,东到海隅,西到甘陇,南到洞庭,都成了中原文化所范罩的区域了。中国疆域的凝固,是在春秋时代开始的。

第三点是统一局面的酝酿。夏、商王国实在只是些氏族同盟的集团,周代开始确立封建制,国家规模渐渐形成。自从春秋时代的盟主甩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

第四点是社会经济和学术思想的转变。

(读《春秋史讲义》的总结和梳理,该书由顾颉刚、童书业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