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在选皇位继承人,汉武帝比秦皇和唐宗要高明

2020-11-19 08:07:10 作者: 同为雄才大略

不过即便李治不与长孙无忌进行血腥的权力大战,但长孙家族和李治的继任者之间,也必将有一场血战,这是逃不掉的。选李治当皇帝,不过时暂时将这场血战往后推迟,而不是完全化解。

但长孙无忌运气不好,遇到了武则天,将本该是长孙无忌或其子孙与李治继任者之间的权力之战,提前演变成了长孙无忌与武则天之间的血战。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武则天,长孙家族和李治的继任者之间,也必将有一场权力大战,长孙家族也必将走向覆灭。

武则天是个十分精明的政治家,在武则天面前,长孙无忌落得被逼自杀的下场,一点也不奇怪,这原本就应该是他的结局。

长孙皇后临死前,已经看出长孙家族权势太盛,即将大祸临头,因而请求李世民不要再任命长孙家族的人,让他们担任显赫的官职。然而长孙无忌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就连李世民只是忧虑武将李绩会威胁李治的皇位,却对长孙无忌的权势视而不见。

从唐朝当时的情形来看,立李恪为太子,适当削弱长孙家族的权力,无疑是保持唐王朝持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可惜李世民晚年被长孙无忌左右,亲手将唐朝推向了不稳定的政治格局中。

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又恰巧出现一个能力超群的武则天,结果不但唐王朝的皇位被夺走,众多皇室子孙、朝廷官员也称为武则天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唐王朝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李世民死后唐王朝的政局动荡,李世民难辞其咎。

汉武帝的精明睿智:霍光能力不出众,但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后再来说汉武帝。汉武帝虽然大败匈奴,使汉王朝的边境得到稳定,但长期对外用兵,再加上汉武帝本人的奢侈享乐,汉王朝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汉武帝历经数年,仍然无法把农民起义完全镇压下去。

而拉开秦朝农民起义序幕的陈胜吴广起义,是在秦始皇死后才发生的。因此汉武帝面临着比秦始皇更为恶劣的政治局面,然而汉武帝比秦始皇和李世民高明的也正在这个地方。

汉武帝十分清楚汉朝当时的处境,如果下一任皇帝,继续按照汉武帝那样的执政方针来治国,那汉朝也必将和秦朝一样,很快走向灭亡。

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史称“轮台诏”。诏书里对加收赋税、对外连年征战等政策进行了反省,并勇敢向天下万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对于一个封建专制帝王来说,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汉武帝意识到,要想使汉王朝恢复因连年征战失去的元气,就必须改变治国理念,重新实行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国策,这就需要一位守成仁慈的皇帝。

在太子死后,汉武帝还有四个儿子。刘旦聪明多谋,本来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但其主动提出要到皇宫,守卫在皇帝身边,这实际上就是伸手向汉武帝索要太子之位,汉武帝大怒,立即将刘旦关进监狱,刘旦由此永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但老猫认为,即便刘旦不主动提出索要太子之位,汉武帝立刘旦为太子的可能性也不大。原因就是刘旦太能干了,如果他当了皇帝,肯定要生出去多事来,不会老老实实的实行汉武帝所希望的休养生息的国策。

另外两个儿子,刘胥有勇无谋,举止粗鲁莽撞,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刘髆体弱多病,无法处理繁重的朝政。那就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

刘弗陵当时只有8岁,但十分聪明,非常得汉武帝的喜爱。汉武帝决心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为了防止出现吕后干政的局面,就在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同时,杀了他的亲生母亲赵婕妤,即历史上传奇的钩弋夫人,虽然这手段毒辣,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汉武帝还为刘弗陵选了一位合适的辅政大臣霍光。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也是在霍去病的帮助下,进入朝廷为官,但两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样。霍去病张扬外向,霍光却十分谨慎小心。霍光在朝廷当差二十多年,竟然没犯过一次错误,因此深得汉武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