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在致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有”赐死”这一说法,仿佛对于被“赐”死的人,是一个好的东西似的。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故事,就是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古稀大臣被赐死,但是,他死前淡定的喝了三杯酒,吃了两块肉,因此皇帝就把他给放了。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清朝的大臣名字叫做尹嘉铨。这个人不仅是朝中的大臣,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编辑过多个教材。最有名的要当属他编的《小学大全》了。众所周知,清朝的时候文字狱十分的厉害。比如说,清朝时,如果哪个大臣用到“明”字,那么就会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说到文字狱,其实是封建社会中一件特别没有人性的事情,很多无辜的文人都死在了文字狱的“刀下”。很多涉及到文字狱的那些罪人,大多都是承受着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尹嘉铨虽然不是直接获罪于文字狱的,但是皇帝却是拿他的作品为由,治他的罪。
导火索就是因为这位大臣曾经胆敢向皇帝请求给他的父亲一个谥号。在清朝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请皇帝赐谥号的,皇帝拒绝了他,但是他表示很不情愿的样子,并且说了一些冒犯皇帝的话。
乾隆皇帝非常的生气,于是就把他关在了大牢之中,并且把他的书籍全都翻阅开来,找了一些所谓的莫须有的罪名。终于,尹嘉铨被乾隆皇帝判处了死刑。但是,在执行死刑的时候,乾隆皇帝给他送了三杯酒和两片肉。
尹嘉铨很淡定的吃下了这些东西,乾隆皇帝却把它给放了,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乾隆皇帝见他坦然自若,想必是问心无愧,他也没有犯太大的罪。文字狱这罪名,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所以皇帝就把他给放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