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隋朝末期,战况激烈,各地反抗势力纷纷崛起,那么作为起义军之首的瓦岗军李密是如何错失良机,后起之秀李渊父子又是如何捷足先登的呢?
李密的犹豫不决
李密
在反隋的大浪潮中,不得不提瓦岗军,他们不但占领了洛阳旁边的粮仓,而且还占领了隋朝地方上的很多土地,从这些来看,李密夺位似乎是胜算最大的,可是最后李密却在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占领洛阳附近的两大粮仓之后,柴孝和就曾担心过李密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攻打洛阳上,毕竟洛阳是隋朝的都城,而且对当时的环境来说,占领洛阳似乎也是指日可待。
但是如果要论重要程度,自古有"名胜之地"之称的关中,才应该是易守难攻的宝地,而且洛阳根基深厚,也不可能很快攻克,所以柴孝和就在不断提醒李密不要顾此失彼。
李密和翟让
另外,他还向李密建议分别让裴仁基、翟让去守洛阳北部的回洛仓和洛阳仓,以确保瓦岗军充足的粮食供给;然后先占领关中,再一步步瓦解洛阳和长安。
瓦岗军当时最大的机会就是,其他的军队都还在为站稳脚跟而打仗,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全局,只有瓦岗军有攻关中的实力和能力。
可李密虽认可柴孝和所说的观点,却还是直接拒绝他说办不到,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因为其一当时隋炀帝并没有死,整个天下还是大隋的,况且关中离洛阳太远,根本不好打。
其二瓦岗军的将士大多都是山东和河南人,如果在有极大的优势时,不快点攻下洛阳,他们肯定不愿意转兵关中,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骚乱。
瓦岗军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李密自己,瓦岗军占有了洛阳仓和回洛仓,坐拥巨大财富,所以以李密以为首的部分将领并不愿意再有变动,因此财富成了瓦岗军止步不前的巨大阻碍。
瓦岗军从最初的几百余人发展到后来的几十万人,因为发展太迅速,所以很多人与李密都是离心离德,准确来讲,在很多瓦岗军将士看来,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从中获利多少,而不是整个军队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李渊父子开始反隋
正当李密犹豫先攻洛阳,还是先取关中时,瓦岗军却早已裹足不前,内部矛盾逐渐暴露,不但丧失了攻取关中的机会,洛阳也同样是久攻不下。
而第一个攻下关中的是隋末起兵最晚的李渊,他利用自己审时度势的本事,先占领了黄河要塞,然后夺得了关中之地。
隋炀帝
隋炀帝第三次巡视扬州时,曾命李渊为晋阳(现太原)留守,晋阳本是抵御北边突厥的重地,由此可见他对李渊的重视;而随着隋炀帝继续的我行我素,李渊父子也开始筹划反隋。
李渊在和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的长期策划后,终于决定正式反隋,公元六百一十七年,李渊开始招兵买马,自立大将军,反隋之初总共招募三万余人,分左右两军,左军由长子李建成率领,右军由次子李世民带领。
自从李渊开始反隋,晋阳的心腹官员们也都默默加入了其队伍,而李渊三女平阳公主因为久住长安,所以听说谋反后,就让丈夫柴绍秘密出城赶往晋阳,和李渊一道起兵,平阳公主则负责在长安城内招兵买马,助父夺城。
唐太宗李渊
李渊父子后来居上
在晋阳的北边就是突厥,所以为了防止突厥突然出兵截断军队的后路,李渊和突厥王达成协议,如果唐军入长安为王,长安的民众和土地都归唐公李渊,而长安的财富都归突厥,这样一来,李渊父子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之所以说李渊后来居上,实际是因为李渊父子首先把目标放在关中,他们率先明白了关中在整个夺位过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