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能赢项羽?就四个字

2020-11-28 21:42:06 作者: 刘邦为什么能

楚汉之争中,刘邦笑到最后,并非因为他的文才武略有多厉害,而是他这个人有大格局,会用人,他的领导艺术比项羽高明很多。

1

与下属共享利益

刘邦打败项羽后大摆酒席,问大臣为什么自己能够成功,项羽会失败?有人站起来说: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战利品,他一定会和有功之臣分享,打下来的江山说封就封,利益共享。而项羽是“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项羽多疑

所以,这些功臣总结原因,说刘邦很大方,我们愿意跟着你,你是我们认可的老大。刘邦有很多手下都是从项羽那边逃过来的,比如张良、韩信和陈平。

团队管理时,领导者需要考虑下属为什么要跟着你。他们当然希望领导能够照顾到他们的利益和需求,你不给就不是好领导,给了就是好领导。

他们这么想并没有错,因为身份和立场的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肯定不一样。领导不可能要求团队所有的人跟自己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2

识人才为我所用

刘邦很谦虚,说你们讲得很好,但是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和韩信,一个是谋士,一个是后勤,一个是将帅。刘邦认为自己什么本事都没有,但是能够驾驭这三位人杰,为自己所用,把不同的人才放在各自适合的岗位,所以能取天下。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道德经》第11章里,老子说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就是有虚的、空的部分,才能容纳更多的东西。所以,在管理队伍的过程中,领导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学会把自己卸下来。

刘邦这个人在谋划上面不能跟张良比,建设大后方也不如萧何,打仗方面,韩信说他“不善将兵”,但“善将将”,这个总结很到位。刘邦这个人什么都不会,但是他能驾驭这些人,把别人的优点吸收过来。

3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陈平原来是项羽的手下,后来在项羽那儿待不下去了就投靠了刘邦。刘邦和陈平交往的过程,非常好地体现了刘邦这个人的特点。

见到陈平后,刘邦跟他聊了一夜,觉得这个年轻人脑子非常灵活,分析问题非常到位,有点见识,长得也挺帅,就问他在项羽那儿当什么官。陈平说,当都尉(这个官职级别不算太高,但权力很大)。刘邦就相信了陈平说的,觉得既然我要用你这个人,你说你是什么,我就当你是什么。

在领导跟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中,领导对被领导者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陈平官至丞相

刘邦很信任陈平,让他做参乘,就是领导的副驾座。于是,跟刘邦一起从沛县打出来的老兄弟们不开心了:我们跟了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陈平这个从项羽那边叛变过来的年轻人,却一来就有这待遇。

他们就跟刘邦说,陈平这个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讲了陈平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的事。

刘邦一听,就把陈平叫来痛骂一顿。陈平解释自己为什么索贿受贿:我是光屁股来找你的,武人是靠抢的,我没有这个机会,不受金无以为之。我的智慧你如果觉得对你有用的话,你就留下我;如果觉得对你没有帮助,我贪污的钱都在,我封起来上交给你,我就回去了。

听陈平自我辩解完以后,刘邦做了三件事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