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并且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不久之后,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由此,对于燕王朱棣来说,虽然一开始实力较弱,不过,经过数年的努力,燕王朱棣还是成功击败了建文帝朱允炆,攻入了明朝都城南京。值得注意的是,朱棣攻入南京后,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先做了三件事。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已经是大局已定,但是,只有先做这三件事情,才能让朱棣坐稳皇帝的宝座。
一、宣称建文帝朱允炆已死
众所周知,在朱棣攻入南京时,建文帝朱允炆可谓不知所踪,也即其最终的结局,目前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不过,明面上,燕王朱棣需要宣称建文帝朱允炆已死,这样他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即位。否则,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生死未明的话,那么,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势力,完全可以借机继续反对燕王朱棣。
《明史·建文皇帝本纪》中记载:“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燕军进入南京后,朱允炆在皇宫放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终;此后其下落成为谜团。朱棣入城后,派人找出马皇后的尸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苦如此!”。随后六月二十日,朱棣以天子礼葬朱允炆,造成建文帝已死的假象。而朱允炆的下落成为了千古迷题。
对此,在笔者看来,对于建文帝朱允炆,朱棣一方面在明面上宣称这位皇帝已经死亡,这样自己可以顺利即位,不然朱棣想要登基称帝,显然有些勉强,也容易遭到天下士人的攻击。另一方面,朱棣则私下派人打探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只要得知了朱允炆的确切下落,朱棣才能安心。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驾崩,而有人说他逃走了,还有许多旧臣随从。胡濙自永乐五年(1407年)起连续14年受朱棣之命在外暗访建文帝踪迹。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回到朝廷,马上赶到宣府去拜见朱棣。当时朱棣已就寝,听说胡濙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到漏下四鼓才出来,也即朱棣应该最终打探出了朱允炆的下落。
二、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列为奸臣
《明史本纪第五》中记载:“乙丑,至金川门,谷王橞、李景隆等开门纳王,都城遂陷。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大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榜其姓名曰奸臣。”
朱棣率领大军攻入明朝都城南京后,下令诸将守城和皇宫,同时,下令安抚城内的军民,紧接着,朱棣下令搜索建文帝手下的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多人,并将他们列为奸臣。众所周知,朱棣起兵的口号就是“清君侧”,如果攻入南京之后,朱棣立即登基称帝,那就会让人觉得,他是专门奔着皇帝的宝座来的,会遭到天下人唾骂的。
因此,在登基称帝之前,朱棣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列为奸臣,无疑是契合“清君侧”这一口号的,也即表明朱棣是为了江山社稷,才起兵的用意。而这,自然有助于朱棣获得天下士人的支持。当然,这也是为了尽快清除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势力,从而消除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