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免死金牌,真能保全身家性命?

2020-12-21 14:30:04 作者: 古时的免死金

会川伯赵安金字免死铁券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供图·甘肃省博物馆

影视剧中的“免死牌”

汉高祖刘邦

这是一副历经580年风霜年月的铁牌,牌子呈半圆形瓦状,高22.5厘米、弧长41厘米、直径26厘米。虽经数百年年月的腐蚀,铁质的牌面却根本没有锈迹,就像刚铸造出来的一般。特别是镌刻在铁牌上的一行行错金文字竟无一字掉落破损,在玄铁的烘托下,错金文字熠熠生辉、金光绚烂,这面金灿灿的铁牌看似不是文物,但它确实是文物,是保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会川伯赵安金字免死铁券。

壹 从丹书铁契到金字铁券

在一些前史体裁的戏文或电影电视剧中,有时会呈现这样的桥段:某王侯将相家的后人犯了死罪,依律当斩时,就会拿出祖上传下来的“免死金牌”,以求躲过杀头之罪。戏文中的“免死金牌”实在是让老百姓既感振奋又颇觉奥秘的物件!那么,前史上果然有所谓的“免死金牌”吗?有的!今天咱们介绍的这副“会川伯赵安金字免死铁券”就是前史上传下来的真实的“免死金牌”。这是明朝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明英宗颁赐给镇守甘肃的会川伯赵安的铁券,以赞誉其勋绩,以示朝廷之恩宠。赵安是甘肃临洮人,他的后代就是雄踞陇右五百余年闻名的赵土司。

其实,这副能免死罪的牌子它不叫“免死金牌”,首要,它不是金子打造的,而是用铁铸造的,只不过牌上镌刻的文字用了错金的工艺罢了。它官方的姓名乃至不叫“免死铁券”,而是“金字铁券”,金字铁券的前身就是更具前史传奇的——丹书铁契。

最早有关铁券的记载是《汉书·高帝纪》,汉高祖刘邦平定全国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规章,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其上丹书誓词中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不朽,爰及苗裔”等语。意思是,即便黄河水枯细如衣带,高耸的泰山变成磨刀石一般小,只需汉室不朽,功臣们的后嗣就能够永享富有。高祖给功臣们的誓词不可谓不诚挚,他命人把誓词镌刻在古人惯用的信物——符节上作为凭据,先秦时的符节大多是用竹木制成的,可不能传之千秋万代啊,汉高祖便将符节的原料由竹木换做铁质,用丹砂填写在镌刻的文字上,以进步其耐久性与可信度。这就是“丹书铁契”的由来。丹书铁契的形制已然来自于符节,便如符节般一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作为凭信。从西汉初年直至明朝,铁券一向呈现在前史舞台上。

能够看到,汉代的“铁劵”只要永享爵禄富有的誓词,并没有获罪免死的许诺。到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繁,水深火热,生命危在旦夕,人们对世袭爵禄的愿望远没有求保本身安危来得那么火急了,因而,皇帝们便在“铁劵”誓约中加进了免死的许诺:“恕其十死”“许不死之诏”“恕九死,后代五死,云孙恕三死”等等,免死的许诺越来越多。

贰 金字铁券真能免死保命吗

金字铁券在获罪待死的关键时刻真能拿来保命吗?说实话,有些悬!

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丹书铁契”或“金字铁券”赐给有功之臣,到了唐代皇帝颁赐铁券就跟发传单相同,功臣、宦官、藩镇等等,谁没有免死牌都不好意思上街了。可不管免死牌上写免死多少多少次,一旦犯了皇帝的大忌,该死还得死,不光自己死,还得诛连九族。实际上,颁布铁券许诺免死的人是君王,免死牌终究的解释权也在君王,免难免死不过在君王的毅力罢了。

早在公元528年,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不久尔朱氏起兵报仇,其弟尔朱世隆兵临洛阳。孝庄帝为了停息事态,侍中朱瑞赐以铁券,成果反被尔朱世隆当面奚落:“今天两行铁字,何足可信!”言必有中地道出铁券缺乏信的本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