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茶的书法,茶香墨更韵

2020-12-24 00:50:47 作者: 那些关于茶的

9、《道林帖》北宋·米芾

米芾自书诗帖,诗曰: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诗中描绘的是:在生气勃勃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和尚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古人迎接显贵,生怕尘土触及客人,常拥帚以示敬意。“茶细旋探檐”,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探檐” 一词,生动地体现了寺院和尚以茶请客的一起,也记录了宋代茶叶储存的特定方法:

10、《赐茶帖》北宋·赵令畤

赵令畤,字德麟,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四年(1134)。绍兴初,官右朝请大夫,袭封安靖郡王。著有《侯鲭录》等行世。《宋史》卷244有传曰:“令畤, 字德麟,燕懿王玄孙也。早以才敏闻,元佑六年签书颖州公务,时苏轼为守,爱其才,因荐于朝……四年,薨,贫无认为殓……”

《赐茶帖》为行书五十七字九行信札。观其用笔结体,平实而不失灵性,颇有东坡风味。赵令畤缘于对佳友的“梨栗”之报,以茶为礼,将上赐之茶旋即奉献“仲仪”乃及爸爸妈妈,故知其情谊之深,亦更知上茶奉于高堂,实为宋人之孝道也! 然“馀冀为时自爱”一语,则将惜茶宝茶之情坦露无遗。

11、《煎茶七类》明·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出色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徐渭对茶文化作出的奉献也是出色的,他不只写了许多茶诗,还依陆羽之范,撰有《茶经》一卷,《文选楼藏书记》载: “《茶经》一卷, 《酒史》六卷,明徐渭著,刊本。是二书考经典故及名人的事。”惋惜的是,徐渭的《茶经》今日现已很难看到了。

与《茶经》同列于茶书目录的尚有《煎茶七类》。行书《煎茶七类》刻帖的原石,现藏浙江上虞文化馆。《煎茶七类》带有较显着的米芾笔意,笔画挺劲而腴润,布局洒脱而不失谨慎,与他的别的一些著作相对照此书多存高雅之气。

12、《不知》清·汪士慎

汪士慎是杨州八怪中与茶的友谊最深的一位。汪士慎(1686-1759),安徽歙县人,名慎,或阿慎,字仅诚,近人,号巢林、甘泉山人等等。因为他排行第六,并嗜茶如癖,他的朋友金农常称之为“汪六”或“茶仙”。不幸的是,汪士慎在54岁时,从浙江游历归来后,患疾已久的左眼很快地失明晰。

汪巢林的隶书以汉碑为宗,《幼孚斋中试泾县茶》条幅,可谓是其隶书中的一件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条幅上所押白文“左盲生”一印,阐明此书作于他左眼失明今后。这首七言长诗,通篇气韵生动,笔致动态相宜,方圆合度,结构精到,茂盛而不失空灵,整饬而暗相照应。该诗是汪士慎在管希宁(号幼孚)的斋室中品试泾县茶时所作。

13、《玉川子嗜茶》清·金农

金农(1687—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许多。金农的书法,善用拙笔重墨,有包含金石方正真诚的气度,风神独运,气韵生动,人称之为“漆书”。浙江的博物收藏一幅隶书中堂,从中可见冬心先生对茶的见地》。

玉川子嗜茶,见其所赋茶歌,刘松年画此,所谓破屋数间,一婢赤脚举扇向火。竹炉之汤未熟,长须之奴复负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侧耳松风,以候七碗之进口,而谓妙于画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尝见《茶经》、《水品》,又尝受其法于高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呜呼,安得如玉川子者与之谈斯事哉!稽留山民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