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是一种较为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明代杨慎说:“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品茶,能够说经常在品茶之外的情味。而书法人喜爱品茶,则简单品见言外之意的妙趣。
“茶”字的写法有点根由。一千多年前的“茶圣”陆羽在《茶经》将“荼”字去掉一划,写成茶,一向通用到现在。元赵孟俯临汉史游的急就章中的茶字写法仍是“荼”。自古书法家爱品茶,今日咱们来看看这些书法家与茶有关的著作赏识:
1、《苦笋帖》唐·怀素
唐代和尚怀素所书。怀素(725—785),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他的俗家姓钱,年少落发做了和尚。怀素是以书法而出名的,特别是狂草,在我国书法史上有出色的位置。
2、《精茶帖》北宋·蔡襄
《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
3、《思咏帖》北宋·蔡襄
宋皇佑二年(1050年)十一月,蔡襄自福建升天动身,应朝廷之召,到差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停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持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邂逅钱塘的老友冯京(当世)留了一封手札,这便是《思咏帖》。信札全文如下:
“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行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但其间包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则真是呼之欲出,袅袅不停。
4、《新岁展庆帖》北宋·苏轼
该帖亦称《新岁未获展庆帖》,是苏东坡写给老友陈(季常)的一通手札。共十九行,247字。《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摹刻,《墨缘汇观》著录,该贴用笔精巧,规矩上也多过人之处,正如岳珂所评: “如繁星丽天,照映千古”。据其内容来说,该帖不只是苏轼书迹中的一件创作,也是茶文化的一件宝贵材料。
5、《啜茶帖》北宋·苏轼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6、《一夜帖》北宋·苏轼
北宋文人陈慥,字季常,与苏轼友善,两人书信来往甚频,《一夜帖》即为其间之一。《一夜帖》,又叫《季常帖》、《致季常信札》。《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其文曰: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获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获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功德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7、《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沟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宋代闻名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
8、《苕溪诗帖》北宋·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因嗜古物如命,落拓不羁,世有“米颠”之称。《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叙了他遭到朋友的热心招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过后作了这首诗。著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