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李商隐以杜甫的口吻写下一首诗,读来很有感染力

2020-12-27 14:30:00 作者: 向经典致敬,

如李商隐《春日寄怀》中的“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便是这一方法的典型运用;他将这种方法发挥到极致的便是《当句有对》一诗,诗中的“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是“当句对”中很有名的,也最赋有代表性的了。

从辞意讲,这两句又都语意双关:上句的“醉”、“醒”既明指喝酒而言,又暗指精神状态;下句的晴”、“雨”,是诗人借气候披露心迹。已然行将起程,这自然是席中人一起关怀的,但一起诗人也借喻不安稳的环境,透露出诗人的无限担忧与慨叹。

此细细品味这两句,这与屈原《楚辞·渔父》中的“全世界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诗意是很类似的。

与宴席上其他人的形象比较,诗人李商隐显着有些方枘圆凿,他在为离别而感伤,他在为国务而忧心如焚。此刻此刻,有谁可以了解诗人忧国的心境呢,这些担忧只能自己慢慢地体会了,他只能将满腔的忧虑浇注在一杯行将离别的酒中。

尾联“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李商隐化用了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典故,并一语中的地联络到了诗人所在的实际环境。

李商隐的意思是说,成都的美酒就足以伴人度过终身了,况且当垆卖酒的仍是卓文君这样的美人呢?两句遣词深婉,外表看上去是赞许,实则是含蓄的挖苦,而作者心境则极为悲痛。

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从字面上看,诗人看似是在宽慰自己,亦或是流露出的对夸姣日子的神往之情,其实诗人的弦外之音流露出来的却是对日子流浪,忧思国务的沉重心境。

一起又是诗人对世事的悲切,诗人暗指的是这些在宴席上沉迷于歌舞酒气,不关怀国务的人,这让诗人既感到悲切,又让他无言以对。

宋代文人蔡居厚在《蔡宽夫诗话》中记载了一件诗坛往事:“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认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罢了。”书中还记载每逢王安石读到李商隐的“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等诗句时,总会说:“虽老杜无以过也。”

也便是说,在王安石看来,唐朝人学习杜甫而真实得到杜诗神韵的就只有李商隐一人罢了。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这些诗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将抒发、叙事与前史年代布景紧紧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气势恢宏,情感深婉的著作。

从结构上来看,华章错落有致与笔力苍劲雄壮有机结合;从风格上来看,显着与诗人描绘爱情的“无题”诗不同,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无题诗是幽静不流畅的,是凄婉哀怨的,这首诗反而与杜甫晚年许多慨叹身世时局的沉郁淳厚的七律如《恨别》、《登楼》、《秋兴八首》等诗很附近。

可见这是李商隐的一首向经典问候,立意学习杜甫,深得杜甫诗篇“沉郁”神髓的著作。读李商隐的这首诗,咱们能殷切地感到流动在言外之意的豪放气魄,咱们也能体会到奔涌在诗篇中的家国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