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赵王迁为何自毁长城,杀了名将李牧?

2020-12-27 16:05:20 作者: 战国末期,赵

由上述可推断,此刻赵孝成王尚年幼,执政经验缺乏,能够了解;但也正由于执政经验缺乏,赵孝成王拿不定主意,寻求两位叔叔的定见。

赵国宗室

四叔平阳君赵豹主张不要承受上党,忧虑上党郡守冯亭将祸水东引。难道说不承受,吞并上党的秦国,就不会找赵国麻烦了?视野太窄了,是消沉的主张。

而三叔平原君赵胜,虽位居“战国四令郎”,却眼高手低,不接地气,其主张承受上党,不要白不要。终究本来能够争夺的有生力量,在赵胜操作下却办砸了,使得在长平作战的赵军只能独立对立秦军,且还失去了当地的群众基础,简直是利令智昏。

赵孝成王之后的赵悼襄王、赵王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糊涂不能,宠信奸臣郭开,令到廉颇、李牧,一个流亡国外;一个命丧鬼域,一个人干掉两位战国名将,能够称得上“战国第五大名将”了。

03李牧的原因

李牧以“镇守北疆”而出名,其打造的雁门关,令到匈奴、秦国都望而生畏。一方面是功劳,一方面是雁门关的特别地舆位置,使得赵王赋予了李牧大权。在雁门关,李牧具有很大的权利,能够任免官吏、收缴赋税等。

《史记》记载: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乃具选”说明晰有挑选的地步,便是说具有财务、人事大权的李牧,扩大的戎行,可不止15万人。由此可见,李牧彻底有割据一方,自立为王的实力,这个是赵王迁十分忌讳的。

其次是李牧的性情。所谓开一根筋,就闭一根筋,李牧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挥洒自如,但并不拿手官场上的人事处理。赵孝成王执政时期,李牧被免职后,边关一地鸡毛;赵孝成王只好再次启用李牧。但李牧却耍起性质,称病不愿前往;直到赵孝成王容许了要求,李牧才出山。

这种“耍大牌”会引起恶感,还好赵孝成王不算昏君,但后边的俩货是,所以李牧天然不得善终。

李牧

综上所述,人们有英豪的情结,但做一个英豪并不简单,由于与英豪相连的,往往又是悲惨剧。李牧固然有力挽狂澜的英豪片段,但在赵国这个特别的国度里边,坚持“英豪本色”却不是一件功德。

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