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诗作三、四联,诗人对酒述怀,转而表达心中的烦恼。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诗人说:“我每日放纵不胜,饮了许多酒,早就不在乎是否被人厌弃了;关于朝政,我也变得日益懒散,也不在乎是否有违尘俗情面了。”事实上,诗人真是这么想的吗?
很明显,诗人在正话反说,借此抒情心里的不平与愤激。由于杜甫终其终身,都是以“忠君”为怀的。可此刻的他,阅历了太多的绝望,即便心中仍然有着“忧国忧民”、“忠君勤政”的信仰,也会不由得口出微词,将怨言发到了统治者的头上。
因而,这两句话实际上是想说:“已然皇家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已然我不被世用,何必恭勤朝政?”诗作最终,“吏情更觉沧洲远,老迈徒伤未拂衣”紧承前文,持续抒情心里的烦恼。诗人说:我官小位卑,却不能摆脱。此刻,虽只觉老迈伤悲,一事无成,却也百般无奈。
面对人生的困局,面对皇帝的不信任,诗人此刻即不能有所作为,又不能拂衣而去,一走了之,真是叫人进退维谷。读到此处,在许多喜欢杜甫的读者心中,一种莫名的伤感便油但是生了。一个才思非凡,又一直对国家和大众抱着十二万热忱的诗人,居然也会面对如此困境,怎不令人伤感呢?
杜甫虽终身崎岖,但“致君尧舜上”的政治志向从未改动。哪怕在去世前,他还勉励友人“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舍身”,一直将国务放在人生榜首重要的方位。但是,在年代的激流中,不管你有多高的天分,在许多时分,你仍是很难掌握个人的命运。人生的悲痛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