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张廷玉的聪明之处!
廉亲王胤禩已经给出了主考的人选,雍正皇帝对于副主考有没有选择意向?或者,雍正皇帝面对胤禩的举荐,有没有什么应对措施?
所以张廷玉才会给出一个极为模糊的举荐范围,具体人选则让雍正皇帝自己来定。如此,既能维护雍正皇帝 “纳谏如流”的正面形象,又暗里协助雍正皇帝完成了对胤禩的反制。也就是说,对于自己举荐的副主考人选,不管雍正皇帝如何 “猜测”,张廷玉都会给予 “圣明无过皇上”的回应。
二、这是张廷玉对于廉亲王胤禩举荐张廷璐的直接反击
让李绂担任副主考,至少能让张廷玉实现8个目的:
1、提醒雍正
“从四品”的内阁侍读学士虽然有资格担任主考,但这毕竟是雍正 新朝的首场 “恩科”,而且是雍正皇帝选纳人才、培植自身政治势力的重要途径,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位更为威望,更有资历的老臣或者读书人领袖来担任主考?
很明显,李绂比张廷璐更为合适这个主考人选。
张廷玉对于李绂担任副主考的举荐,就是为了提醒雍正皇帝: 胤禩举荐张廷璐别有意图,请小心应对、提前预防。
2、保护张廷璐
既然张廷璐担任主考的决议已经敲定,张廷玉再来推迟就明显有点 “故作姿态”的嫌疑。所以,张廷玉不再推迟,只能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弟弟。
李绂,作为天下读书人的领袖,在读书人中声望极高、地位极高,几乎是当时 “学而优则仕”的神仙级代表。很明显,李绂对科举考试的了解、熟悉程度要远远超过张廷璐,也就是说,一旦这场科举考试出现问题,雍正皇帝问责的第一句话肯定就是 “张廷璐不懂,你还不懂吗?张廷璐没经验,你还没经验吗?”
如此,一旦 “恩科”出事,张廷璐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保护。
3、控制张廷璐
李绂虽然担任的是副主考,但其在读书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就能决定他对张廷璐这个主考的绝对制约;更何况,当时的李绂官居 “从二品”布政使,明显高于 “从四品”的现任内阁学士张廷璐。
威望高、地位高、官职高、品秩高的李绂,足以保证张廷璐不敢在这场 “恩科”中动手脚;即使他真懂了歪心思,李绂也有资格、有实力对其予以压制和更正。如此,方能保证可能会出错的张廷璐,不会错的太离谱。
4、表明立场
尽管雍正皇帝能够明显看出来,但廉亲王胤禩举荐张廷璐的目的毕竟有着拉拢、讨好张廷玉的意思。只要有这个意思,张廷玉就不能不站出来向雍正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
张廷玉举荐一个更适合负责这场 “恩科”的李绂,就是为了 “打脸”廉亲王胤禩,就是为了向雍正皇帝表明:胤禩的真正目的何在,我看出来,您放心吧;而且,我也不会被胤禩拉拢,这一点,您更能放心!
5、支持“恩科”
作为上书房首席大臣,作为坚定拥护雍正皇权的老臣,面对胤禩举荐张廷璐担任 “主考”的胡闹表现,张廷玉也必须有着自己对这场 “恩科”的态度。
举荐李绂这样一位读书人的领袖担任 “副主考”,很明显是对 “恩科”负责,是对雍正皇帝负责。这就是张廷玉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支持雍正新朝的首场 “恩科”。而且,在胤禩举荐张廷璐以后,张廷玉的这个态度极为重要,这也是其一贯奉行的 “不站位”原则:你们愿意怎么争、怎么斗,我不管;我只希望“恩科”能够顺利进行,能够为朝廷找到几个真正的人才。
6、拉上 胤祉,对抗胤禩
举荐张廷璐担任主考,很明显是廉亲王胤禩控制这场 “恩科”或者破坏这场 “恩科”的最有效办法;同时,也是廉亲王胤禩对雍正皇帝发起的另一场掣肘之举。但此时的雍正皇帝根基未稳,而且还要面对那么多康熙朝留下的弊病,即使有心思和胤禩斗,恐怕也没时间和精力应付。
对于雍正皇帝的现状,紧紧跟随、一路相伴的张廷玉自然非常清楚、所以,张廷玉才会把李绂这个诚亲王胤祉的门人拉出来,一旦胤禩开始对 “恩科”对手,就等于表面了对李绂的敌对态度,也就是对诚亲王胤祉的敌对态度。如此一来,就等于诚亲王胤祉带领着天下的读书人和廉亲王胤禩对决,雍正皇帝则只需要 “坐收渔翁之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