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国兴衰六百年》品一部沧桑晋国史

2020-12-01 10:29:14 作者: 读《晋国兴衰

原标题:读《晋国兴衰六百年》品一部沧桑晋国史

山西是华夏古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上古帝王尧、舜、禹都在此建立了辉煌伟业,而诞生在山西南部的晋国,更在山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大儒杨慎曾经以一首《西江月·二十一史弹词·说三分两晋》来描写先秦时期的历史,“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这其中,“五霸七雄”皆与晋国有着莫大的关联。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在城濮之战击败楚国,在践土会盟诸侯,被周天子册命为侯伯,晋国从此由甸服偏侯一跃而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代周天子号令天下,建立了以晋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皆由晋国分化而出,号称“三晋”,据中原之地,为礼仪之邦,皆万乘之国,与齐、楚、秦、燕四国一道争霸华夏。

可以说,一部晋国史,从西周延续到了春秋战国,对于整个华夏文明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幸读到考古学家谢尧亭先生新作《晋国兴衰六百年》,有感谢先生对于晋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特将读后的感触罗列如下,与众君分享:

叙事清晰的晋国历史沿革

通读谢先生的《晋国兴衰六百年》可以看出,谢先生将晋国历史整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燮父迁晋到曲沃代翼,期间共有17位晋国国君(包括殇叔),历时300多年,此际从西周时期延续到东周早期。这个阶段为晋国大宗执政时期,都城由唐都鄂迁都到了晋都翼。叔虞、燮父掀起了唐、晋盛大开篇,作为周王室的股肱之国,镇守晋南,阻控河汾,联系着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对推动中华历史发展,贡献巨大。而“曲沃代翼”这场春秋时期历时最久、最为血腥的大宗小宗权力之争,虽使得晋国大宗权力旁落、旁系子孙主政庙堂,但是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晋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诸多领域的改革。

第二阶段从晋武公被立为诸侯,曲沃小宗夺取翼城大宗统治权,正式主政晋国为标志,期间共有8位晋国国君当政,历时80余年。此当春秋中期,争霸成为主旋律。晋文公与晋襄公通过大肆扩张和着力改革,使得晋国国力大增,一跃而为诸侯列国中的军事强国和中原文化的先进代表,开始长期代替周天子主导中原的政治秩序,号称“晋国,天下莫强焉”。

第三阶段从晋景公迁都新田到三家分晋,期间共有13位晋君当政,历时200余年,时当春秋晚期与战国早期。此时,以“争霸”为主要内容的春秋时期已步入尾声,政治上晋国公室衰弱,卿族崛起,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日趋发达,虽曾出现了“悼公复霸”的余晖,但却因执政卿族与晋国公室的矛盾日趋白热化,浪起潮落,晋国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可以说,谢尧亭先生此书对于晋国历史沿革的阐述清晰明了,对于进一步从历史脉络和考古发现相结合的角度为公众宣扬晋国历史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丰富的出土文物佐证

谢尧亭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考古工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宽松的学术视野,辅以专业的考古实践,使得其撰写的《晋国兴衰六百年》一书,在历史表述时具备了强有力的实证说明。

比如书中先后配备了浮山县桥北墓地、曲沃县北赵墓地、柳林县高红村遗址、太原市赵卿墓地、灵石县旌介墓地、黎城县西关墓地、绛县衡水墓地、侯马上马墓地、尧都区庞杜墓地、翼城县大河口墓地、闻喜县上郭墓地、长治市分水岭墓地、长子县鲍店墓地等十多处两周之际的考古墓地出土文物作为佐证。

其选取的照片涵盖了五方面的内容:一是青铜器、玉器等珍贵出土文物照片及文物测绘图。二是大型墓地的发掘照片。三是青铜器铭文细节或铭文拓片照片。四是墓葬分布平面图。五是古城墙遗址、车马坑、殉葬坑、祭祀坑遗址照片。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