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被誉为“千古完人”,他镇压太平天国,匡扶大清江山社稷,针对“匡救时弊”进行政风整肃运动,力主年轻一代学习西方文化,促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在个人修养方面,曾国藩懂得克已唯严、崇尚气节,将道德放在首位提倡身体力行,终成一代儒家宗师,甚至他的著作成为了后世政治家、哲学家案头必备的书籍。
但曾国藩也曾经历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青年时期的他,曾经历多次乡试而不中,甚至被官府指名道姓讥讽为“文化浅薄”。官场上的曾国藩也受到过同僚的排斥、统治者的质疑,而他自己却小肚鸡肠,不懂得宽容,居然多次公开对政敌进行报复,如此睚眦必报的行为,也成为后世对曾国藩诟病颇多的原因之一。
“十全十美”总是幻想,“人无完人”才是真正的现实,所谓“求人不求全”,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件事是绝对的。所以,人过70岁,不必执着于追求极致的完美,犹如象征阴阳的太极图一样,“黑中存白,白中存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达到平衡的最好状态。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