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笨而且固执,这样的曾国藩为何能建功立业?自律近乎自虐!

2020-12-03 00:50:57 作者: 不仅笨而且固

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个说法虽然把一个人的成就归于天命所托,但是其过程却是他本人辛劳勤苦 ,一点点的积少成多,拼搏出来的结果。

自古以来,凡是建功立业的人,大多都惊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磨练,方才有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成就。这一些成就,如果没有足够的自律能力那绝对是不可能获取。正如荀子的《劝学》说的一样: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只要他一点一点,不舍不弃的积累,最后身至千里之外,汇聚江河湖海,只要锲而不舍,天下没有什么难事,即使没有爪牙、没有骨气的蚯蚓,一样可以穿破厚土。

这一些大儒的眼中他们的看法和认知是一样,如清朝的曾国藩就对如何建功立业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他的认知继承发扬了荀子的观点,也呼应了孟子的论点。他在家书中,告诫家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只要心勤,精诚所至,即使坚硬的金石也能凿开,只要用心苦思,哪怕虚无缥缈的鬼神都能通晓。用大白话说,这就是自律,只要一个人严于律己,那肯定最后能够取得不错的成就,只要一心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只需要一步一脚印慢慢向前走就可以。

而很多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个个心浮气躁根本没有耐心坚持下去,都痴心妄想走捷径,托关系拜码头,盼的是少奋斗几年,结果有可能走上不归路,一生前途毁于一旦,或者因为不能坚持在成功的边缘铩羽而归,可以说是功败垂成,令人惋惜万分。

曾国藩呢,算不算聪明,简直可以用笨来形容,但是他能够自律,不达目的不罢休,无论千百遍失败,最后都能不骄不躁地坚持初衷,可以说他是最勤奋,最自律,也是最笨的成功人士。

作为近代以来最勤奋的笨蛋,曾国藩不管是从读书、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的坚韧不拔,恪守屡败屡战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撑他不认输、不认命,他不仅自勉,而且把这一信念贯彻到家训之中,在写给家人的家书中,曾国藩不止一处要求务必勤劳、节俭、自律。

儿侄辈总须教之读书,凡事当有收拾,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样子。 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 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至要至要!

一个朝廷大员,自己不摆架子,事必躬亲的人还要去家人亲历亲为,要求扫屋、抹桌凳还说的过去,却要他们收粪、锄草等一些脏活重活,这就不是做样子了。

对于这样的人,机遇自然不会冷落他,在道光后期,逐渐成为朝廷重臣,咸丰时期更加成长为方面大员,和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一起力挽狂澜,阻止并且消弭了太平军的兵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