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到底有没有弑兄?

2020-12-04 09:39:14 作者: 赵匡胤为何将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次日清晨,赵匡胤突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这件事情,光是从字面上看,就不免令人心生怀疑:赵光义到底有没有弑兄,为何夜里他还和兄长一起喝酒,清晨赵匡胤就死了呢?

很多人怀疑,就是赵光义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为主要依据,这本书中记载,“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太祖是在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第二天他就在灵柩前即位。这种种巧合,确实让赵光义难脱弑兄夺位的嫌疑。可是,通过这段记载,真的就可以确定赵光义弑兄了吗?

当然不能,先不说这段记载出自于野史,就算烛影斧声真的存在,也不能断定赵光义弑兄。司马光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大家,且他距离北宋初年时间较近,而他在《涑水纪闻》中记载说“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通过这段记载可以得知,太祖驾崩时,赵光义不在寝殿中,简单的来说,他没有“作案时间”。可是能够进入太祖寝宫内,并对太祖动手的,又只有赵光义。所以,司马光认为,赵匡胤绝不是赵光义杀害的。

除此以外,《涑水纪闻》还有一段记载很有意思:“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德芳是谁?他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按照当时的礼法,他根本就不是继承人。赵匡胤就算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继位,也应该找自己的嫡长子德昭,而不是德芳。而且,宋太后见到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光义以后,竟称呼他为“官家”,这个称呼在当时是特指皇帝的。如果赵匡胤真的传位给德芳,赵光义是来夺权的话,宋太后的第一反应为何不是“晋王为何到来”,而是直呼官家。两相对比之下,宋太后反应其实更像是行矫诏之事。

更重要的是,站在赵匡胤的角度上,传位给赵光义,是合情合理的。宋建立于五代十国的乱战当中,赵匡胤的天下就是从柴家的孤儿寡母中夺来的。赵匡胤晚年时,不论是德昭,还是德芳,年龄都太小,难当大事,若是非要传位给他们,谁敢保证不会有其他人再来一次陈桥兵变?到时候孤儿寡母,谁能保住大宋江山。反观赵光义,正值壮年,能力出众,简直是一个完美的继任者,将皇位传给他,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可以证明赵光义清白的东西,它就是“金匮之盟”。所谓金匮之盟,就是宋朝杜太后病重时,长子赵匡胤在旁侍疾,她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并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件事记载于正史当中,《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