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完美政权的周朝800年江山 为何也难逃衰亡命运?

2020-12-04 12:03:01 作者: 堪称完美政权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近800年江山,共传30代37王,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长寿王朝。尤其周朝君主多贤明仁达,良相贤臣辈出,人民安居乐业,礼乐有序,而为后世楷模。直到今天,每每人们提起周朝,都是满满的敬意。因为,在后古代史中无朝可以超越。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完美政权的代表,它又是因何而兴起,又因何而走向衰亡的呢?

周朝的建立:纣暴失道 周人德兴

周朝的起源,本来是胃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地区,到周文王姬昌时,他内用贤臣,如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使得国力日渐强盛;同时又善于对外广宣德教,善于调停各方国之间的矛盾纠纷,使得天下各诸侯纷纷依附。这为后来周灭商奠定基础。

而商朝,首先,由于在商朝中期以后,因为帝位继承问题出现了“九世之乱”,传到商纣王时期,朝中已经形成了以微子、箕子和比干为首的反对派,他们反对纣王用兵南下,以及加强王权等措施。由于商朝中晚期所存在的内斗问题,以及商纣王改革的不彻底,和守旧派势力过于强大,而商纣王为了加强王权又对这些反对派实行了残酷的镇压措施,如处死了其代表人物比干,囚禁了箕子,从而导致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人心惶惶。其次,再加上商纣本人所存在的横征暴敛,以及生活上的荒淫无度,导致上行下效,世风日下,人心归周。

此时,周文王姬昌的贤德和商纣王的暴虐则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周文王善于战略部署,表面上,姬昌联络对纣王不满意的其它诸侯国对其进贡以示忠诚,从而使纣王对其放松警惕;实际对内又广行仁德、惠民勤政之策,提倡生产、训练军马,暗自扩充实力。自然,周人能够灭商那是迟早的事。

商王宣称自己的王权自“天命”所得,而周人却讲“天命无常,惟德是辅”。言外之意,就是说商纣王无道,而西伯侯姬昌有德,因此,扶周灭商在世人眼中乃属于替天行道,天命已经被转嫁到了西伯侯姬昌身上。

公元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即周文王。另一方面,文王对商朝仍然谨慎翼翼,殷勤贡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以此来麻痹商纣王。在文王被商纣王关押期间,据说《周易》就是那时所作,以此周文王更是透参天地玄妙,与时世变通之道,更加容易把握用兵时机。

这些都成为周朝能够建立起来的关键因素。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发动了历史上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周朝的灭亡: “礼”崩“规”坏!

如果说,周朝的确立与兴盛是因为周朝君主广行仁德,大兴礼乐所致,那么周朝的灭亡又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有人认为,是周朝末代君主堕政无知所致,尤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大失人心使然。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一直接原因,而实际上真正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周朝末期“周礼”被后代君主打破礼崩乐坏导致。

在商朝,王位继承制为“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两制混用,因此造成了王位继承人的不确定性,这直接导致了商朝王室争抢王位的“九世之乱”发生。周朝建立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周公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这一问题,于是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共七代都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一切显得井井有条!然而,到了周懿王时期,这个“规则”却被打破了。周懿王死后,他的叔父(穆王之子、共王之弟)凭借崇高的威望,超强的能力,趁着太子(后来的周夷王)懦弱夺取了王位,是为周孝王。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由于周孝王的不守“规则”而后又恰巧培养出了一个更加不守规则的秦国,从而促使周朝走向灭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