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至高无上的存在,相信不少人对于那些坐在九五之位上的天子,心中多少也有着一些期待,毕竟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享用不尽,然而皇帝,实际上也是个高危职业,根据统计,在历朝历代400多位皇帝中,平均寿命才只有39.9岁,将近有一半人是非正常死亡,单单是被毒死的君主,就达到了20人之多。
然而相比之下,位于千百年前的三国乱世,各个朝代政权的末代皇帝,却似乎下场都还可以接受,至少都是寿终正寝,比如汉献帝,最终被封为了山阳郡公,顺利活到了54岁。
魏蜀吴三个国家,魏末代国君曹奂(魏元帝),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蜀国后主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吴国皇帝孙皓被封为了违命侯。
此三人的封号,可以说全部是三家归晋的司马氏进行主宰,为什么差距却会如此之大呢?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看魏元帝曹奂,曹奂在244年出生于燕王宫,身为曹操孙子的他之所以继位,是因为前任曹髦被司马附属的将领成济弑君,此时曹魏宗室,彻底沦为了司马家族的傀儡。最终在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继位晋王,曹奂也被逼禅位,从而受封陈留王。
从正史的角度来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因此当时的正统,也由魏朝继承,而这一次的禅让,正统的帝位,再次到了晋朝身上,算是和平的权利交接,司马家族更要考虑缓解士族还有民间的不安,对于被废的曹奂,予以隆重的礼遇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废君封王的先例早已经存在,早在189年,被董卓废除的汉少帝刘辩,就获得了弘农王的封号,“陈留王”这个封号也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在里头,毕竟汉献帝在继位前就是使用的这个名号,很显然,司马家族更希望曹奂能够学习汉献帝的典例。
但是客观来看,曹奂的确是历史上混得最好的亡国之君,根据《魏书》记载,曹奂不但获得了“食邑万户”的决定,宫室安排在了邺城,还允许使用天子的仪仗和旌旗,上书不用称臣,受诏不拜,就连郊祀天地礼乐制度,也可以行魏国正朔,这待遇,有些像清亡初期的爱新觉罗溥仪,但是明显要比他更好。
不过长期以来和北方敌对的蜀国刘禅,就没有曹奂这样五星级享受了,尽管刘备一家,自认为继承汉朝正统,但毕竟实力放在那里,就连盟友东吴都不愿意承认。只能算是地方割据政权。
无论正史还是小说演义,刘禅的评价都不怎么高,虽然他执政40年,并没有犯下大错,但是宠幸宦官,以及放弃抵抗投降,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反而成为了刘禅封号的加分项,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领数千士兵冒死偷袭阴平,攻克锦竹之后直接进攻成都,此时的刘禅,依然还有反抗之力,东吴援军已经出发,姜维率领主力在剑阁,城池中不少大臣要求守城等援,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但刘禅却并没有同意,而是开城投降,并且让所有蜀国士兵放弃抵抗,这多少也让统军的司马昭有些感动,没想到这一仗,损失如此小,就能消灭掉一国,某种意义上,刘禅也算是为晋朝统一天下做出了贡献。因此他也就成为了著名的安乐公。对于刘禅的善待,实际上也是在给吴国做例子。
尽管刘禅和汉献帝刘协两人,都处于“公”级别王爵,但是刘禅的条件还是要差上不少的,首先,两人都有各自的公国,不过刘协的山阳郡要比刘禅渔阳郡安乐县的土地大一级别,除此之外,刘协同样也有“奏事不称臣,诏书不必拜”的待遇,可惜刘禅并没有。